
在看這部日劇的時候,不禁聯想到中國拍攝的瓊瑤大作《鬼丈夫》。《鬼丈夫》我是從小看到大,毫不誇張的說看過超10遍。
于是不禁思索一個問題,為什麼人們喜歡看愛情悲劇?
是否就像人們喜愛斷臂維納斯一樣,殘缺的美,才更讓人珍惜,更讓人感覺到真實呢?
~ 1 ~
純愛

純愛是日本人擅長描寫的内容。
本劇講述的是一對高中時彼此有好感,尤其是女方一直暗戀男方,畢業10年後在工作場合再次相遇的男女之間的愛情故事。
如果是兩個普通的,健康的人的重逢, 那麼這部劇很快就将淹沒在愛情劇的大潮中,而本劇的最大看點在于,兩個相愛的人,其中的一方多年後因為事故變成了殘疾人,而另外一方對他的愛慕卻未減當年。但是單靠感情,并不能克服現實的困難,一方殘疾的殘酷事實,阻礙了他們在一起,經曆了對現實的認清、對感情的考驗、對人性的種種拷問之後,他們的愛得到了洗禮。
結局當然是大團圓的美好結局,但是這中間所跨越的種種障礙,成了一本教育人如果去愛,如何堅定愛的教科書級别的秘籍。
愛情往往是看不見、也摸不着的,但是因為它使人變得積極向上,讓人透過表象、參悟生死,所以偉大。
~ 2 ~
殘缺美

看過《鬼丈夫》的人都知道,樂梅和起軒郎才女貌,一見鐘情,兩人惺惺相惜,陷入甜美的愛情,卻被家族的往事阻攔,不能在一起。經曆了百般折磨,家族的恩怨情仇最終因為他們的愛和堅持而放下,最後兩人即将喜結連理,但卻在結婚前又再次遭遇不幸,起軒因為一場大火,燒傷了自己的臉,對自己的殘缺自慚形穢,起軒不敢正視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隻能變得委屈、暴躁、拒絕,但樂梅卻甯願嫁給牌位也要與他再續前緣,最終樂梅情感的強烈戰勝了起軒毀容的自卑,兩個人圓滿生活在一起。
而日劇《完美世界》也經曆了這樣的過程。年輕的鲇川樹和高中一直暗戀自己的川奈相遇,雖然他當時已經不是那個打籃球的帥氣男孩,因為一場車禍,下半身已失去了知覺,但還是抵擋不過川奈對他的細心呵護與愛,選擇了在一起。
但是一個殘疾的男人,連自己都無法照顧自己,還要找一個女朋友,讓她背負自己的殘疾,去生活,在酒吧被小流氓圍攻的時候、在地鐵站川奈因為過勞跌落地鐵軌道的時候、鲇川樹無法面對和接受自己的無能,川奈也因為家裡的反對,加上鲇川的自卑、以及一直喜歡和照顧鲇川的女護工的施壓,最終兩個人選擇了分手。
然而在分手幾個月後,兩個人都未能釋懷。分手後,兩人都站在一個更客觀的角度,冷靜下來回看他們的當初,為什麼不顧親人朋友的反對,一定要在一起,是一時的沖動還是感情使然,在生命陷入到極度危險情況下,他們終于發現如果不能度過那一刻的災難,人生将就此結束的時候,唯一的遺憾是兩個人未能在一起。于是鲇川樹戰勝了自身的虛榮和自卑,即使前路難行,但是他堅定了自己想要的,他想和川奈再續前緣。
劇中一對中年夫婦的經曆,也成為兩人複合的參照物和推動力。
夫婦二人中,妻子重病入院,即将面臨癱瘓,且剩下的生命時日不多,但丈夫卻想在妻子有限的生命裡,花費掉所有的積蓄,完成妻子造一座自己的房子的夢想。妻子患病後,不想拖累丈夫,甚至想以自殺結束生命,隻為不背負拖累丈夫後半生的壓力。然而最終,丈夫救下了妻子,并且堅定的告訴她,你的死才是對我最殘忍的事情,隻要你活着,我的生命就有希望,别說什麼拖累,管它未來會怎樣,我隻要這一刻,你和我能在一起,這就足夠了。
此刻,不禁感歎,做一個内心強大的人,必定是領悟了生命的真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他們能摒棄那些虛僞的自尊,能看透這世界的定律,堅信自己的存在一定有它的意義,才能不被所謂的拖累人這樣的借口迷惑,而選擇亵渎生命、亵渎隻要活着就還擁有的權利,才能敢自信的站在陽光下,大膽的要他想要的東西,不去疑惑未來。
所以說殘缺的美才更美,并不是覺得對方有缺陷了,低于自己,就能得到安慰。就像我們在街上看到乞丐行乞,并不能感覺到自己強大。而是因為,殘缺的人依然相信美,追求美、對生活有超乎正常人的熱愛,所以他們化身為内心強大者的符号,能不斷激勵我們,讓我們時刻自問,我比她還多了兩條腿,多了兩隻胳膊,我為什麼沒有他們那麼熱愛生活,我又有什麼理由不珍惜生命?
~ 3 ~
生活是個天平

很多時候,生活的是否美好,不在于外在的物質,在于内心。
失而複得,就像是一顆魔法藥丸,它讓人心生美好。而沒有失去過什麼的人,永遠感受不到自己在擁有着什麼,也感受不到什麼是美好。
失去了雙腿行走能力的鲇川樹,無數次的幻想過自己可以回到當年的事故現場,讓那場事故不要發生,讓自己還能站起來,像個正常人那樣行走,打籃球,生活。但是無數次的夢中驚醒,他必須面對下半身癱瘓的事實。
起軒也渴望自己的臉沒有被燒傷,可以順順利利的赢取心心念念的樂梅入洞房。
但是這一切已成定局,鲇川樹再也不能站起來行走,起軒也再找不會他失去的帥氣臉龐,但是生命還要繼續,它不能就此成為一口枯井,所以川奈的出現,樂梅堅定的愛,讓這些原本對失去充滿了抱怨、不滿、又夾雜着自責的複雜情緒的怯懦、放棄的男人,在她們的愛的包裹下,轉念為放下、轉念為直面接下來的人生,走好能走好的每一步。于是,他們雖然不完美,卻變得強大。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并未體會過失去,所以他們并不知道什麼是值得珍惜的,每天生活在瑣碎的,小小的利益得失之間,甚至是沒有什麼事件發生,卻硬要找出一些不滿來填補自己的空虛和無聊,這無疑是對生命的一種亵渎。
如果你的生命輕飄飄的,沒有什麼讓你感受到要珍惜,那是可悲的,在無憂無慮的日子裡,如果你還感受不到自在和快樂,那麼是時候找一條艱難的路,讓自己去走一走,體驗一下更艱苦的生活,然後從中嘗試着感受到生命的厚重,曾經擁有的什麼是美好。
有個飽經滄桑的人曾經說過,我當下的事業之所以一帆風順,也許是老天對我的補償吧,因為從小我從未被父母疼愛過,我也沒有可以信任的人,但是我一直堅信我要做到更好,我渴望去相信一個人,奉獻自己的一切,換回一個真正愛我的人。
人就是這樣,沒有什麼,得不到什麼,才懂得它的來之不易,而伸手就得到的東西,卻永遠學不會珍惜。所以有那樣的富豪,他們欺騙孩子,說自己是個乞丐,很窮。然後讓孩子對金錢、對物質、生活有渴望和追求,然後激發他們努力發奮,努力向上。
~ 4 ~
真正的成長

成長,絕不是人生某一個階段特有的事情,它将伴随人的一生,從生到死。
中國的古代有一句話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然而這句話卻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眼見身邊60、70歲的老人,還不斷的陷入各種情感、事件糾結之中,不能自拔,他們大概忘記了,其實他們也需要繼續讓自己成長。
這個世界如地球的自轉公轉一樣,從未停止過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這個世界一直在變。
周圍的環境既然不是穩定的、固定的,那麼怎麼可能讓自己停止成長?
了解自己、了解他人,這種探索是一生的使命和任務,不是年齡到了某個數字,就可以叫停,我們自己和他人也是不斷的處于變化之中。
抱着一顆随時調整自己的狀态去面對生活和生命,才是永恒的、正确的路。而我們總會被周圍的、既定的思路、約定俗成的評價、觀念去幹擾自己的思考,想想看,這個世界真的是他們認為的那樣嗎?還是你不願意睜開眼睛看看真實的世界。
川奈面對下肢麻木的鲇川樹,本能的她想成為他的女朋友,她要學習護理知識,她要取代那個專業的女護工,不想讓自己的男友被别人照顧,所以她事事逞強,當她累倒在地鐵鐵軌上,給家人和鲇川樹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之後,她才意識到自己的激進,意識到自己的自私和急于求成。當她放下自尊,看到最重要的東西是他們相愛,而不是急于撇開它人的時候,她終于懂得了求助,懂得了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而非事事凸顯自己的存在感,她開始懂得放手、遊刃有餘。
在樂梅感受到起軒不願面對自己,甯願真死也要抗拒這段婚姻的時候,樂梅收斂了一開始的歇斯底裡。她冷靜的處理好每一件事,放慢了腳步,不再急于要起軒接受她,而是在表明、肯定的表明自己的心意之後,學會了耐心的等待,給對方以喘息的時間。
無論人生處于何種境地,在堅定了大方向的前提下,調整自己的節奏,适應周圍的人,也看清自己的極限,然後學會向人伸出求助,學會坦然接受自己能力的局限,接受他人善意的幫助,放下自己緊裹的自尊心,調整節奏再出發,是一個堅強而又有韌性的人應該做到的。
誰都無法預料自己5年、10年後的人生, 即使這方面你完美無缺,但是在其他方面你可能還是有所不足,同樣的時間,你付出了的方面自然得到反饋,但是你忽略的地方,自然就會被其他人付出更多的人落下。
這個世界沒有完美,所以人也沒有完人,更加不可能有所謂的完美人生。
但是人不能放棄讓自己變得更好,所以不斷的和自己對話、和外界對話,不斷的探索、不斷調整的人生,我們終能擁有一天比一天更好的人生。
以上
本文為作者原創,擅自轉載轉發,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