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大結局了,相比《甄嬛傳》的熱鬧,這部續作的确顯得有些冷冷清清。
畢竟導演不同,提取原著的精髓有所不同,自然有的就缺少吸引力。
《如懿傳》除了女主周迅雲淡風輕的演技之外,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甄嬛太後和打下醬油就死去的廢後烏拉那拉氏,也就是如意的姑母。
飾演這兩位老戲骨的陳沖和邬君梅真是有緣分,在經典電影《末代皇帝》中也是皇帝的皇後和妃子。
陳沖飾演皇後婉容,而邬君梅飾演淑妃紋繡,都驚為天人。
![](/usr/themes/jianshu/img/defaultload.webp)
更為巧合的是紋繡也為了追求現代自由的婚姻,與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溥儀離婚,而如懿的愛情觀也是如此,最終斷發,與乾隆一刀兩斷。
當年貌美如花的紋繡,如今再飾演甄嬛,依然風韻猶存,霸氣外露。
按理說,《如懿傳》該是年輕一輩的天下,太後該放權,好頤養天年享清福才是,不知為何要和皇帝皇後争權奪利呢?
其實看到最後才知,甄嬛費盡心機就是為了自己的兩個女兒。
可憐天下父母心。
不管甄嬛安排玫嫔還是舒嫔在皇帝面前扇枕頭風,都是為了女兒不再被遠嫁。
在第三十多集裡,太後與皇後之争,到底嫁誰的女兒,兩方互不相讓,僵持不下,還是如懿聰慧,幫助太後留住了女兒。
誰不想自己的兒女留在自己身邊呢?
姜還是老的辣,皇後怎麼是太後的對手。
生在皇家的兒女,婚姻由不得自己,和親政治聯姻才是首選,需先為國家效忠。
當年的甄嬛為了大清的利益,不得不先盡了貴妃的職責,把女兒遠嫁。
而今時不同往日,甄嬛多年的未雨綢缪,前朝後宮都有她說得上話的大臣妃子,就是為了不再忍受母女分離之苦。
![](/usr/themes/jianshu/img/defaultload.webp)
如果以前她先是貴妃,再是一個額娘。
那麼如今,她有了權力,就可以先做一個額娘,再是太後了。
盡管她知道把小女兒嫁與蒙古,對自己的家族如虎添翼。
可人老了就想兒女常伴膝下,她甯願不要那些好處,也不要活在對女兒無限的思念當中。
隻有當了母親的人才知其中的相思之苦。
哪像富察氏族人,知道了利益好處之後,逼得富察皇後嫁女。
一國之後也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天下女人最尊貴的位置,卻也是最難的。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是無數的妥協和委曲求全。
就像富察皇後自己所說:“本宮這一輩子都在為了富察氏的榮光和家族利益,就不許本宮私心一回。”
![](/usr/themes/jianshu/img/defaultload.webp)
看來沒有自由自在的人,隻要有欲望就不可能完全按自己的本心去做事。
皇後如此,太後如此,包括皇帝亦如此。
歸根結底,在當時的社會還是權力最可靠。
因為隻有擁有話語權,才能留住和保護自己身邊最愛之人。
現實中的我們,不也如此嗎?
拜高踩低,吃軟怕硬之人太多了。
我們努力奮鬥,往上爬,不是為了對付那些人,而是讓别人不敢随意傷害自己和身邊最愛之人。
甄嬛有享福的機會,也不退休,還不是為了護住女兒一輩子的幸福。
一個是皇帝的妹妹,一個是皇帝的嫡女,父親當然會偏袒自己女兒。
加上皇帝偏愛嫡子嫡女,更不會讓自己女兒嫁與邊遠苦寒之地。
要不是皇帝仍然忌憚太後的實力,也不會糾結猶豫那麼久,否則,遠嫁的又是太後之女了。
而皇後,有名無實權,隻能妥協,讓唯一的女兒遠嫁。
不過,皇後的嫡公主出嫁确實是最佳人選,皇後都先死了,還不如成全了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