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于昨天晚上大結局了。自開播以來,這部曾經備受期待的電視劇就一直是收視與吐槽齊飛,有的罵劇情牽強節奏溫吞,似乎每集都在說XX有喜了,XX又薨了,比不上之前大熱的爽文劇《延禧攻略》:女主一路開挂,從宮女到貴妃,當宮女把掌事姑姑整趴,還沒當上妃子就罵皇上是雞……反觀如懿傳:女主當妃子被人害得進冷宮差點被人整死,靠好姐妹搭救才出的來。好不容易坐收宮鬥紅利當上了皇後,兒子女兒被人害死了,自己不去報仇反而一味地和大boss皇上鬥氣,結果把皇後位子也弄沒了。

...

這樣的劇情和前面的《延禧攻略》一比,簡直就是被吊打的節奏,大家夥兒平時都挺鬧心的,上班看老闆客戶的臉色,下班好不容易追追劇,當然喜歡看小人物逆襲,各種打怪升級一路開挂當王者,如懿渴望在爾虞我詐你死我活的後宮中守衛和皇上青梅竹馬的愛情,完全不用心宮鬥,天天和自己的老闆兼老公要愛情要真心的悲情女主,當然不能哄得各位金主開心了。

...

清宮劇從《還珠格格》開始,一直是宮廷劇的主流。各位金主從小都是在清宮劇的浸潤中長大的,大家都有默契和共識:皇上就該威嚴自持,最好帶點腹黑迎合女金主們喜歡霸道總裁的癖好;各位後宮妃子都該你害我我害你,為了生皇子進位分當皇後鬥個你死我活;那些善良的手軟的妃子活該早點領飯盒,誰叫你不敬業呢。

《如懿傳》講的是渴望愛情渴望真心的皇後和腹黑多疑自私冷酷的皇上之間的帝後婚姻故事。導演和編劇嘗試用現代的婚姻觀愛情觀去塑造一個女主,在封建後宮這樣一個特殊的背景環境下,講一個關于婚姻圍城的故事。這完全可以被視為一種新的視角和有新意的人物設定啊,誰規定皇後妃子就不能對皇帝有真感情?必須每個後妃都要為了權勢利益不擇手段?千百年來後宮裡就不能出一兩個有個性點的皇後,為了真愛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不要說後宮就應該人人都是狠毒的壞女人,好像你在後宮生活過一樣。畢竟清朝三百多年,敢斷發的隻有如懿了。

罵完劇情罵演技,霍建華是面癱,連周迅都不放過。如懿女兒被人害死了隻會拿着玩具嘟嘟嘴,眼淚花都不流。瞧瞧人家甄嬛“皇上駕崩了”吼得皇上差點起死回生,普通話都說不清楚的“嗚啦啦啦式宜搜”的那句“臣妾做不到啊”成為經典名句。

...

...

不知什麼時候開始,大多數人評價演技的唯一标準變成了歇斯底裡與聲淚俱下。按照這種邏輯,觀衆是不是欠咆哮帝馬景濤N座小金人?内斂式收放自如的表演隻要符合人物性格就是好的表演,悲痛到極點眼淚本就成了俗物。

...

我甚至覺得周迅靠這部戲突破了自我,以後大家提到周公子不會僅僅想起靈氣逼人的太平公主楚楚可憐的秀禾,而是驚豔于四十多歲的周公子終于擺脫了少女人設,可以駕馭中年女性的角色。(不然臉已經那麼崩了,還演少女遲早會被金主們厭棄)周迅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是角色本身而不帶個人色彩,這是一種高級的演技,也是真正戲劇該追求的。

至于罵霍建華面癱的,演員中有幾個能壓住周迅的氣場呢,華哥也在突破自己,演的癱不癱好不好不做評價,起碼走心了。偶像劇出身的中年男演員,想要轉型,觀衆不買賬的事總是有的。

...

宮鬥劇不是隻有互相打耳光你給我砒霜我給你堕胎藥才算精彩,《延禧攻略》再火風頭一過無人提起,而好的作品,總會有更多人識到它的價值。市場的流行最終隻是反映當下的社會心态,認真做藝術的創作者們總會等到屬于他們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