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久津真失是六年級3班的班主任,是一個對學生極其嚴厲的魔鬼老師。六年級三班的學生們為了反抗真失而開展的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故事。第一次知道這部劇是以前刷微博看到的劇中一段視頻,真失告訴學生們為甚麼要讀書,為什麼要學習。人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沒有好奇心,人就死了。我們學習不是為了考好大學,進好公司,而是為了成長為更出色的大人。為什麼不能殺人?因為死的時候是會疼的,很痛苦的,不想死的時候會叫出來,這就是痛,人要是死的話就不能再見到家人了,見不到朋友了,這些人重要的夢想,希望,回憶全部都會消失不見,在這個世界誰都沒有權力剝奪他人的未來,所以呀不能殺人。(以上均為原劇台詞,看到這想說希望世界和平永無戰争)

自己是一個很容易受觸動的人,看這部劇也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淚。不僅台詞戳心,這些演員演得真好,把現實就那麼血淋淋地演在觀衆面前。說幾個最觸動我的幾個主題。

面對朋友的背叛和欺騙你會怎麼做?

在現實生活中可能許多人都受到過朋友的傷害,或大或小,或輕或重。大部分人的反應可能是認清了一個人,報複或是遠離是最常見的兩種方式。但在這部劇裡,卻告訴了我們第三種選擇。班上同學丢失了錢包,實際上是繪裡美偷的,神田和美因為繪裡美的欺騙背叛誣陷成了衆矢之的,成了班上被欺負的對象。神田和美卻沒有因此責怪繪裡美與她劃清界限,而是像往常一樣對待繪裡美。在遭到同學的欺負時也沒有跟外人說半句繪裡美的壞話。直到繪裡美被逼承認了真相,神田和美卻沒有讓同學們孤立她,而是選擇了原諒,她告訴朋友們繪裡美不是這樣的人,一定是有什麼原因讓她變成這樣的。神田和美心裡一直記得的都是繪裡美最好的樣子,所以選擇原諒。如果代入我們,遇到這樣的朋友這樣的事情,大概不知道向第三方吐槽了多少次這個人的人品,大概會認為人心險惡,原來這才是她真正面目。說實話,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我真的感覺神田和美很天真,覺得這劇估計又是在走弘揚真善美的老套路了。但是看到繪裡美被原諒,所有人依然都親切地叫她的名字時,刹那間被感動到了。是呀,是人都會犯錯,如果因為犯過的錯而一輩子都懷着歉疚之心,那這一生也過得太壓抑沉重了。有時候原諒也是一種釋懷。

如果别人打着為你好的名義把自己的想法價值觀強加給你,你會怎麼辦?

這個主題最多的就是跟父母争執了,像劇裡的孩子們一樣,我們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卻讓我們做他們想讓我們做的事。把他們認為好的東西告訴我們,可是我們真的能違背自己的意願去接受他們強加的想法嗎?真失告訴我們要麼自己脫離他們的經濟支撐,要麼說服他們。說服這件事似乎是我從小到大一直在做的事,也似乎不是很奏效,很慶幸自己終于長大了,因為有能力自己養活自己從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為你好或許真的是出于一種愛,但愛卻也要有方式方法,要适度,愛得過多會變成溺愛,愛得過少會變成缺愛。無論哪一種極端的愛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産生極大的影響。如果說孩子渴望自由的話,其實放手才是對他真正的愛。

從小到大拼命學習拼命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劇裡有句話很好,如果每個人都抱着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就太好了。真失說讀書不是為讀書而讀書,也不是為了考一個好大學,進一家好公司而讀書,讀書是為了成長為一個更出色的大人。人是要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如果失去了好奇心,人就死了。這是人之所以為人。在我的理解看來,讀書其實也不是為了滿腹經綸,不是為了擁有更多的财富,那樣隻會把讀書變成工具,讓讀書變得更加功利。讀書是為了知道更多,是為了讓人性裡的那些貪婪欲望轉移到豐富的精神世界。讀書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當然學習也很痛苦,但是經曆過痛苦才會體會到美好,就像蛇蛻皮一樣,是因為想讓自己變得更好,才去經受那些痛苦。

這部劇雖然是很老的一部劇,但是任何好的東西都不嫌晚,唯獨感到不安的是劇裡六年級的孩子就已經在讨論幸福,思考人生。而我身邊成長的那些孩子呢?他們在想什麼?

最後的最後,安利一下女王天海佑希,可以看看她演得源氏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