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摩天大樓,有一點讓我感同身受的反思到了自己的成長經曆。

劇中的李茉莉家境優渥,成績優秀,在自身建築領域有追求和成就。但是父母卻讓她放棄自己學業和事業,選擇留在父母身邊,找一個踏實老實的人結婚生子。

當所有人都在勸她說:父母是愛你的,是為了你好,不想讓你受苦,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距離他們那麼遠。李茉莉的那句反問直戳我心:那他們當初把我送到私立寄宿學校的時候怎麼沒有關心我呢?

是的,我認為這樣的父母和家庭教育本質上是矛盾的。父母愛自己的女兒,也希望自己的女兒成材。他們在她成長的過程中因為某些原因(可能是迫不得已)放手讓她自己脫離了父母的庇護,在成長的過程中提早的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思考的意識培養。在這種經曆中培養出的女兒必然是不願意服從的,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的。但是,父母卻又在女兒成年後,要求他她們去完成父母心中期待的"成功",世俗标準上對女人定義上的成功,即找個穩定的工作,找個靠譜的男人嫁了,結婚生子,相夫教子。

我自己就是這種父母對女兒矛盾教育的獲得者。從小因為父母工作忙,高中三年我都是一個人在另外的地方獨居上學。三年的獨居高中生活讓我培養了自我基本的生活技能,不再去想要過多的依賴别人,還有自己化解和吸收孤獨的能力。

選擇大學時,我和父母抗争,一定要去外地上大學。大學畢業了,我和父母抗争,不想要聽從他們的話,考一個當地的教師或者公務員的編制,我自己選擇了考研然後繼續讀書。

一方面,我承認,我是這種教育的受益人,我比身邊其他女生有了更多讀書學習的時間和機會,我可以有意識的選擇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另外一方面,我的人生也一直陷入了這種教育矛盾中。父母支持和用心培養我去讀書學習,去學會有自己的思考和意識,但是最終不過也是教導我考個穩定的工作,找個穩定的男人結婚生子。 當你不甘心順着别人給你要求和規劃好的路走的時候,你又沒有擁有徹底逃脫和做自己的勇氣。我人生成長中有過無數次折中的糾結和擰巴。

是的,這個社會對女性的最大期待還是:找個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子。

随着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經濟實力的提高,很多家庭願意讓他們的女兒接受更高的教育。但是,他們同樣也無法脫離長久以來社會對女性的“刻闆期待”和自身對時代發展的短視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