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生命和我對生命的熱愛發誓,我絕不為他人而活,也絕不要求他人為我而活。」——安.蘭德

如果你是一個離異的母親,在遭遇女兒被奸殺之後,而警察對奸殺案毫不關心,破案毫無進展,你會怎麼做?

換做是電影《三塊廣告牌》裡的母親米爾德麗德絕不會善罷甘休。

...

2018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三塊廣告牌》

01

米爾德麗德的女兒外出慘遭奸殺,案發三個月後,破案毫無進展,她直接在公路的三塊廣告牌上印滿大字控訴警局的無能。

局長親自找到米爾德麗德說明案件情況并表明自己已經身患癌症,希望她能夠把廣告撤下來,讓他安享剩下短暫的日子。

她拒絕了。

後來局長因癌症選擇自殺,當地人認為這跟米爾德麗德做的廣告牌脫不了關系,處處為難她,但她還是不肯把廣告牌撤下。

當米爾德麗德誤會是警局把三塊廣告牌燒了之後,她就一個人縱火把警局燒了,同警局鬥到底。

作為一個母親,面對警局的不作為,她毫不退縮地廣而告之怒怼警局,與全世界為敵,隻為查得真兇。

...
Frances McDormand飾米爾德麗德

但她作為一個尋找真兇的母親,卻處處受阻。

警局對廣告商施加壓力要求收回出租給她的廣告牌,當地的牙醫知道她故意為難警察後還想故意對她拔牙的時候不加麻藥教訓她,甚至最後她的前夫竟然去縱火燒毀那三塊廣告牌。

當地所有人把關注點放到這位母親與警局為敵的對抗上,卻選擇忽略她痛失女兒的感受。

02

2016年上海殺妻藏屍案震驚全國,兇手朱曉東在殺死妻子楊俪萍之後藏屍在冰箱,并瘋狂使用妻子的信用卡購物旅遊,期間還與多名女子開房約會。

在殺害妻子後的105天,2017年2月1日,朱曉東在其父母陪同下自首。

...
朱曉東和楊俪萍

楊敢連作為受害者父親,在案發後的105天才知道女兒楊俪萍遇害。

相比于電影裡的母親,他是幸運的,兇手已經在案,他不用追問案件偵破情況,也不用與身邊的人争論,大家都站在嚴懲兇手這一邊。

他在等待朱曉東被審判的過程中,不要求任何賠償,隻求判處朱曉東死刑。

但他和米爾德麗德是同樣的悲痛。

在親人的心中,這種白頭人送黑頭人的悲痛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對兇手判處死刑也僅是告慰亡人而已。

...

...
米爾德麗德在全劇唯一的笑容

在影片最後,米爾德麗德和警員狄克森一起拿起了獵槍前往另個小鎮去尋找兇手。兇手未必能找到,但找尋兇手卻成為了他們倆的樂趣。

03

2018年的除夕,陝西漢中的張扣扣用刀将鄰居王家三兄弟捅死。

除夕這個喜慶日子變成了王家人一輩子的傷痛。

父母失去了兒子,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親。以後所有的除夕都變成了忌日,這份悲痛也唯有當事人能感受到。

...
央視報道張扣扣案

張扣扣殺人案卻被人包裝成一個為母複仇的故事,企圖用道德标準去為兇手辯護。

鄧學平辯護律師使出非常之辨,稱張扣扣本質上并不是壞人,他因為母親被冤死沒有更好的仇恨排遣通道,所以手刃三名仇人,希望司法機關念在複仇有着深刻的人性和社會基礎上适當吸納民間正義情感,放張扣扣一條生路。

當人們一邊倒地去為兇手辯護,鼓吹殺人複仇具有正義性其實是曆史的倒退。

體諒、關愛兇手簡直是對受害者赤裸裸的侮辱和傷害。

法律的出現就是為了終止私人的複仇,站在行兇者的角度去體諒兇手,如何告慰受害人?

最後受害人的兒女、家屬不得已又進行私力複仇,如此循環将永無終止。

...
張扣扣受審

對不起,我們很難理解有溫度的辯護,也接受不了為母複仇的故事。

雖然法不外乎人情,但關于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非正義的道德标準不能淩駕在法律之上。

法與德不可混淆,司法審判就要道循“罪責刑相适應”的基本原則,實行了危害行為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後果。

幸而,一審判決對張扣扣處以死刑。

這不僅是告慰受害的家人,更是向社會昭告樸素的“欠債還錢、殺人償命”的法律道理。

無論是電影裡的米爾德麗德還是現實裡痛失愛女的楊敢連、王氏三兄弟的家人,他們唯一的慰藉就是對兇手嚴懲不貸。

殺我家人者,雖逃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