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于網絡

  為了完成對姜文導演《太陽照常升起》的鑒賞,特地進行了二刷,認真來說,感覺二刷之後對電影的理解是懵懵懂懂的,所以為了理解電影表達的内在含義,去看了大量關于《太陽照常升起》的影評了解到影片的發展分為:瘋、戀、槍、夢四部分,講述了1958年到1976年的故事,追溯曆史,可以了解到故事背景發生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電影中的台詞多處運用暗喻的手法表達作者的情感,抽象、晦澀。但是就像電影中周韻所說:“你可以說你不懂,但你不能說你。”

  《太陽照常升起》有五代導演姜文改編自葉彌的短片小說《天鵝絨》。片名來自《聖經·舊約》裡的“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接下來,我将從色彩、鏡頭、語言三部分這影片進行分析。

  首先是色彩方面,色彩方面應該是影片最大的特點,影片采用了飽和度極高的色彩。縱觀整部影片,可以看到大地是濃郁的紅色,天空是濃郁的藍色,樹木是濃郁的綠色。這種色彩度極高的沒有任何雜色的純色,想來是表達影片中角色的堅定與執着。在描寫梁老師的時候,用了大量的白色,白色的大褂,白色的窗簾,白色牆壁。白光的手電筒,白色在影視劇中往往代表純潔、淡雅、冷清,我想大量的白色為的是為了表達出梁老師作為歸國的南洋華僑的純潔的氣質和無人理解而自殺的凄涼。再看描寫唐雨林時運用的色彩,首先唐下放進村時運用了大量的綠色,表達了老唐鮮活的性格,而當唐發現妻子與小隊長偷情時,運用了冷色調的黑色和灰色,黑灰色表達了老唐是個冷靜、沉着的人,所以并未直接射殺小隊長。最後當唐從北京回來經過朋友的解說打算放下仇恨時,小隊長出言:“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鵝絨。”激怒了唐雨林,在一聲槍響下畫面變成了濃郁的紅色,表達了老唐的憤怒和作為一個男人的血性。

  鏡頭方面,印象比較深的是小隊長接唐雨林回村時在河中漂浮的“瘋媽”的衣服,鞋子放在了頭的位置,在最後用了平視鏡頭。衣服慢慢飄向了橙紅色的太陽,大概是暗喻當時時代頭尾不分,颠倒黑白的亂象随時間流逝,終将迎來光明。還有就是影片對腳用了多次的特寫鏡頭,很多影評中說是代表了性、性感,古代“纏小腳”是對人性的壓抑和對欲望的控制,我感覺不同,多次對不着一物的腳的特寫,我覺得像是暗喻祖國經過戰争的洗禮,即将迎來美好的時代。另一個是片頭和片尾鮮花盛開的鐵軌,我想是象征美好的未來周韻飾演的“瘋媽”在片尾軌道上被燃着的飄舞帳篷印出的飄忽不定的影子,表達當時“瘋媽”失去李不空的空落和對未來的迷茫,表達導演對當時飄搖不定的局勢的情感。

最後是語言方面,語言也是影片的一大看點。影片對一句話多次重複。開頭“瘋媽”用方言吟唱“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昔人大概就是李不空,“瘋媽”借這首詩表達自己雖然被抛棄,但仍然堅守愛情。在則“阿廖沙,别害怕,火車在上面停下來了,天一亮他就笑了。”也許表達了“瘋媽”對李不空的愛和暗喻新生命的誕生,一切都會轉好的。還有就是“我知道,我知道。”這句話也在影片中多次出現,而“瘋媽”回應是,對小隊長和小黑貓說“你也不是什麼都知道”,而在“瘋媽”講述他和小隊長父親時李不空也說了“我知道,我知道”,大概是對李不空抛棄自己的怨恨吧。

  總地來說,從自己僅僅了解查詢到的知識也隻是對影片的片面了解,就像“一千個讀者,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影片的理解不盡相同。但是不管如何,都不影響影片的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