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首次觀看《天氣之子》已經過了兩個星期,這是我第一部二刷的電影。曾經,我将它解讀為“叛逆”,今天,我願奉其為“成長”。電影還是那部電影,心已不再是那顆心。
帆高離家出走,獨自逃到東京,為了追随天空灑下的光束。對16歲的少年,這座都市或許太過複雜了,困窘的他遇到陽萊,在陽萊在風俗店前猶豫時将她救走。陽萊向他展示了身為“晴女”的能力—讓陰雨的天空綻放陽光,帆高、陽萊和陽萊的弟弟凪通過接受人們的委托,而讓天氣變晴賺取生活費。一次次使用能力讓陽萊逐漸透明,天空也需要陽萊的獻祭,才會停止東京連綿的大雨。最終,陽萊獻出自己,換取晴空。帆高終于認清自己的内心,比起天氣,陽萊才是最重要的,他不顧一切從天空帶回了陽萊。東京被大海淹沒,陽萊不再是晴女,作為一個普通人,擁有普通人的生活。
當心愛的人和所謂的“大義”擺在面前,我們究竟該作何選擇。
帆高,是曾經的我們,曾經那個為了自己的的愛,為了自己的夢想不顧一切的我們。他厭倦了重播的生活,不計後果,抛下一切,跑向陌生的城市,即使前路茫然,也不願留在原地打轉。他敢拉起陽萊從風俗店的人手裡逃走,想保護這個給過他幫助的女孩,雖然自己,或許同樣弱小。在小圭的編輯部打工,每天都很忙碌,他卻感到充實,感到幸福,感到被别人需要的美好。與陽萊改變天氣,為了賺錢,也為了他人臉上洋溢的笑臉。那個逃跑的晚上,三人在房間裡,他許下定格幸福的願望,發誓努力賺錢,讓陽萊不需要再做晴女。陽萊消失後,他不顧一切逃出警察的追捕,隻為救回陽萊,哪怕觸犯法律,哪怕從此大雨不停。現在,我們還有勇氣,為了一個人,賭上自己的全部,為了一個承諾,拼勁自己的全力嗎?
影片中,一位警官這樣感慨:他甚至有些羨慕帆高,帆高還有一個能為之放棄人生的人。一旁的圭介眼角留下淚珠。不知從什麼時候,我們開始隻為自己而活。争名逐利,陶醉在掌聲與鮮花中,冷漠地傷害了身邊一個又一個愛着我們的人。當愛的人離開,偌大的房間隻剩下填不滿的寂寞。圭介流淚,他一生的摯愛、他的妻子明日香幾年前意外離世,冰箱上還貼着妻子留下的便條。他在與夏美的對話中曾說,“犧牲一個人換取天氣的正常,或許是每個人的共識”,身為局外人一無所知的我們當然有權自私,可如果犧牲的是我們的摯愛,是圭介的明日香,是帆高的陽萊,我們還能大義凜然、滿不在乎地放棄嗎?
我們宣揚的“成長”到底是什麼?是飽經世事後的工于心計,是名利雙收後的畏首畏尾,連自己的夢想都不敢追随,連愛的人都沒勇氣保護?帆高或許幼稚,卻單純,他敢傾聽自己内心真正的聲音,這個聲音,一直在我們心底回響,許多人卻選擇漠視,因為已經沒有勇氣面對那個自己。影片也許是關于“叛逆”的,帆高叛逆了世界,叛逆了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價值律。也許背叛的是我們呢,背叛了曾經的自己,背叛了初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别想這麼多。少年,這個世界已經很瘋狂了”,圭介對三年後的帆高說。世界是瘋狂的,每天發生的事遠遠超出每個人都想象。既然如此,我們何不生活得簡單一點,向《阿甘正傳》裡的甘,做自己想做的事,愛自己愛的人,珍惜夢想,努力實現它。即使明天不會到來,這一生,有你,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