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坐的大象

他前兩天是這麼說的:

滿洲裡動物園 有一隻大象

它他媽整天就坐那

可能有人老拿叉子紮它 也可能它就喜歡坐那

不知道

然後好多人就跑過去抱着欄杆看 有人要扔什麼吃的過去

它也不理.......


...

大象席地而坐

《大象席地而坐》像是一個垃圾桶,裡面混雜了這個社會所有的垃圾,陰暗且潮濕。


電影裡的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有些鏡頭被刻意地慢放收頓。


角色在醞釀情緒,觀衆在思索其旨。


四個小時的時間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于自己的合适觀影角度,覺漫長而不知疲倦。


...

韋布和黃玲

​席地而坐的大象,一開始聽說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新奇有趣,可就是這種神秘感能夠去吸引你去探索新世界,并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你生活的希望,最終支撐你全部的生活。


畢竟,除了那席地而坐的大象,這個黑暗的社會已被我們熟知。


可是,我們就算看到了那席地而坐的大象又能改變什麼呢?


“我還能怎麼辦呢?”


這世界依然壓抑得人喘不過氣。


胡波或許知道,知道了大象也許會意味着新的開始,但誰又能保證那不會是個更糟糕的環境呢?他不去看了,他選擇了離開。


“太高了。”


...

“太高了”

人和人之間的冷漠,天空是陰暗的,人心是黑的。


在這一點上,胡波看得很透徹,他用角色對白來表達他自己内心的想法:“我覺得吧,我的生活就是一堆破爛,每天堆在我跟前,我清一棍,就有新的堆過來。”“我沒覺得人什麼時候舒服過,你覺得你很舒服嗎,你這些表象都是你經營出來的,我就看着你啊,每天都看着你,看你怎麼展示你自己,我天天發現你滑雪、潛水、過中産生活,你再好好看看這兒,裝什麼中産生活?”

...

隧道光影

四個人因環境而卑微,卻又因反抗而變得強大。


看電影的時候,我的心一直沉着,片尾的那幾聲象鳴後黑屏響起了音樂,我的眼淚就落下來了。


這一次我毫不吝惜我的眼淚,積壓的情緒得到了一次釋放。


是啊,影片中的人物起碼還能聽到象鳴,我們卻還要繼續在這人間渾渾噩噩地走。


我們缺少直面慘淡人生的勇氣,但同時也缺少縱身而躍的魄力。


既然選擇了這樣活,就不應當再有埋怨。


...

片尾


遠處傳來大象的嘶鳴聲,用這樣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讓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其實,沒有哪個選擇是絕對的正确。


但我相信,胡波選擇了他自己認為最正确的路。


第55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現場。《大象席地而坐》獲最佳劇情長片和最佳改編劇本獎,胡波母親上台代領獎時,台下劇組成員泣不成聲,背景闆上的胡波面露笑容。


...

金馬獎頒獎現場


《大象席地而坐》就是胡波要找的席地而坐的大象吧。


《大象席地而坐》根據胡波以筆名胡遷寫作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小說的最後,我們終于知道了大象席地而坐的原因:

“我跑向那頭坐着的大象。身後有人喊着什麼根本聽不清楚。因為我得看看它為什麼要一直坐在那,這件事可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一個問題了。

等我貼着它,看到它那條斷了的後退,它看上去至少有五噸重,能坐穩就很厲害了。我幾乎笑了出來,說實話我很想抱着它哭一場,但它用鼻子勾了我一下,力氣真大,然後一腳踩向我的胸口。

那幾個動物園的人跑過來的時候,我還能看到他們嘴裡罵着什麼呢。”


...

尋找大象的路上

“對我而言,這幾十年我都在喂自己糖衣炮彈,以為換一個地方,就有新的生活。其實人生最好的狀态是,你站在這裡,看着遠方,感覺那裡一定比這裡好,但不要過去。”


在豆瓣,我第一次看到類似這樣的影評:

電影拍攝的那座城市離我所住的地方很近,我早就想說了。


電影,真實可貴。


​其實,我們也都離《大象席地而坐》裡的世界很近啊。


隻有胡波能看到嗎?我不信。


—END—



...

電影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