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城南舊事》這篇小說,似乎以前在教材上學過節選的章節。初一的教材嗎?!不過早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

近來,突然刷到了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城南舊事》。突然就有幾分好奇,想要了解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聽說是一個真摯、樸實、感人的故事。

飾演英子的小女孩很萌\(//∇//)\有木有!!!

一開始,先去了解了這篇小說的大緻内容。
《城南舊事》描述了英子童年發生的5個故事,分别為《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爸爸的花兒落了》。
不過,看完電影之後發現,似乎沒有《蘭姨娘》這章節了。

電影一開始,從遠及近的鏡頭,一個上帝視角的女聲淡淡訴說自己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與思念。

正如電影開頭所說的,不思量,自難忘,似乎這個故事透着淡淡憂傷和深沉的思念。

鏡頭下,黑沉沉、霧蒙蒙的城門樓下,緩緩前行的駝隊。“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叫《送别》的插曲帶着淡淡的哀傷,始終萦繞在耳邊。

視線穿過有個井槽的街口,駝隊穿過了小巷,停在小女孩英子家門口。英子的爸爸,在駝隊買了點煤。

英子家還是比較殷實的,像是個知識分子的家庭。

...

小女孩英子,非常好奇地在學駱駝怎麼吃東西。看來英子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天真孩子哇!

果然,一碰見爸爸,英子就開始好奇地問,駱駝為什麼挂個鈴铛?!爸爸說是為了防狼攻擊。英子卻說是駱駝旅途太無趣了,挂個鈴铛比較有趣。

好吧,英子真的是個充滿想象力的孩子。難怪後來她去寫小說了。(英子就是後來的著名作家林海音)

英子家附近附近的惠安會館,有個奇怪的瘋女人,胡同裡面的人似乎都不想跟這個女人有牽扯。

...

...

英子好奇地望着這個瘋女人,卻被家裡的老媽子宋媽給拉回來了。宋媽叮囑英子不要跟那個女人有牽扯。

後來就帶着英子,上街去買菜了。

...

通過英子的視角,我們看到了舊社會犯人砍頭遊行的畫面,看的出來了當時社會的那種動蕩不安。

...

後來英子幫助了一個叫做“妞兒”的小女孩,并邀請妞兒去家裡玩。英子交到了第一個好朋友。

...

...

...

不久之後,英子又結識了惠安會館的瘋女人。瘋女人叫做秀貞,一直念叨自己有個叫“小桂子”的孩子。

秀貞錯認英子為自己的孩子“小桂子”。英子大聲地拒絕道:不,我叫英子!林英子!

瘋女人秀貞竟然有些恍惚。後來英子好奇地追問“小桂子是誰?!”然後,秀貞把英子帶進惠安會館,并前言不搭後語地向英子訴說她自己的往事。

...

英子後來從宋媽和他人的談話中得知,秀貞和一個大學生未婚有孕,生下一個孩子。

後來大學生不知所蹤。而秀貞的家人覺得丢人,當天趁着天還沒亮,就把孩子扔在了齊化門城根那兒。孩子不知道去向,推測不是被狼叼了,就是被人抱走了。反正那個小孩是生死未蔔。

...

主角小女孩英子,眼神清澈又帶着迷夢的懵懂,她身上有種天然流露的天真爛漫。透過她的眼睛,看的出當時社會的那種貧窮和艱苦,還有人們的種種無奈。

英子是一個純真和善良的小女孩,所以她才會願意和秀貞這個“瘋女人”有所交集,她内心憐憫凄苦的秀貞。

...

英子喜歡來找秀貞玩,他們會一起聊天,還會一起染指甲。秀貞和英子在一起說話的時候,也不會讓人覺得她是一個瘋子。

...

其實有時候,會覺得秀貞不是真的瘋了。更像是因為失去孩子和愛人,那種逃避一切,看起來瘋了的。或許英子也是無法分辨秀貞是否是個瘋子吧。

再說英子的小夥伴妞兒。英子和妞兒時常一起照顧小雞玩,兩個小夥伴都同樣天真可愛。

...

可是他們所處的階級不同,注定了不同的結局。

英子代表了那種富裕家庭的孩子,有保姆有學校上。英子的父親對英子疼愛有家,舍不得打罵。

但妞兒的父母,卻逼着妞兒去學唱戲,還是時常毒打自己的孩子。妞兒就是當時社會底層那種貧苦孩子的縮影。

...

...

當妞兒被逼着去學唱戲,英子或許更多的是困惑不解吧!為什麼小夥伴的父母總是逼迫自己的孩子呢。

在那間昏暗的小房間裡,妞兒向英子哭訴自己的遭遇。妞兒告訴英子一個秘密,妞兒不是她父母親生的。

...

那一刻的英子,除了對小夥伴的同情,更多是惶惶不安吧。所以當晚她才會追問母親,自己是不是親生了?!還有天真地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透過英子純真的視線,看這些人的遭遇,更覺得那些當時底層社會人群的不易。

...

和秀貞相愛的那個大學生,生死未蔔,秀貞不過是遲遲不敢接受這個真相。秀貞曾經告訴英子,她的“小桂子”脖子上有個胎記。

也許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

有天下着暴雨的夜晚,妞兒不堪養父母的虐待,決定逃出去尋找親生父母,妞兒向英子道别。英子問她,去哪裡找父母?!妞兒說不知道,說要從齊化門根兒開始找,她就是從那被撿回來的。

那個“齊化門根兒”,讓英子回想起了秀貞丢失的孩子“小桂子”。英子确認了妮兒脖子有塊胎記之後,就帶着妮兒跑去找秀貞。

妮兒和秀貞一見面,就似乎有種母女連心的感覺。他們相認了。那一刻,似乎為這兩個凄苦的人,感到欣慰。

秀貞帶着妮兒,匆忙地帶着行李,趁着天黑要去趕火車,說要去找妞兒的父親,那個大學生思康。

...

英子在大雨中,想要追上她們,卻體力不知暈倒了。英子在醫院中醒來,卻不知道秀貞和妞兒的去向。

這是年幼的英子,第一次體會到人生的離别。

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别離。其實從賣報的吆喝聲中得知,有對母女讓火車撞死了눈_눈這就是秀貞和妞兒他們的結局。

...

後來英子他們一家搬家了。英子的爸爸要英子放下過去的事,過去的事就過去了。

鏡頭開始關注英子的學校生活。

...

這天,英子放學回家,遇見了宋媽的丈夫馮大明來拿錢。英子一句天真的話:“他又把你的錢拿走了。”隐約暗示宋媽背後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

宋媽抛下了一雙兒女,來到林家給人當老媽子。她應該很思念自己的孩子的。丈夫來拿錢的時候,她叮囑丈夫,下次要把孩子帶過來。可是丈夫似乎支支吾吾的。

……

...

英子向爸媽朗誦自己最喜歡的文章《我們看海去》。英子說自己很喜歡海,卻困惑自己不知道海是什麼樣的。

爸爸他們不以為意,說将來英子可以去寫小說,因為英子想象力豐富。

……

英子為了撿球,跑進了一個荒涼敗落的宅院。那裡雜草叢生,據說那裡面鬧鬼。

英子沒發現球,卻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大鐘表。後來晚上吃飯,英子聽家裡人說某家人鬧賊了。英子好奇心地問,小偷是什麼樣的人?!

...

第二天,英子再去荒宅找球時,意外遇見了那個小偷。小偷尴尬了。

...

小偷非常警覺,試探地跟英子說了幾句話。

...

英子果然是一個比較機智的小女孩,化解了小偷的尴尬。

...

嗯嗯,這裡有一個名場面。“你是來拉屎的吧!”

後來英子就認識了小偷。放學之後,她經常來這個偏僻的草叢和小偷說話。

...

小偷原來是一個無奈又可憐的人。他弟弟和英子在同一個學校讀書。小偷的弟弟學習優秀,但是小偷卻賺不到錢來供弟弟讀書,所以他為了家人,走上了這條歪路。

英子一方便從家人口中得知小偷是個不好的人,但卻沒辦法确認小偷是不是壞人。

有一次,小偷問英子,他是不是一個好人?!

英子在這裡,巧妙地用她的關于天和海的感悟,回答了小偷的問題。好吧,要是問我,我就被問住了。

...

後來,在學校的畢業典禮上,英子遇見了來看望弟弟的小偷。

...

...

...

小偷非常疼愛他的弟弟。英子看在眼裡,内心複雜。在她看來,小偷是一個好哥哥,但是他也在做不好的事。

後來有一天,英子無意中撿到了小偷落在草叢的一個小佛像。一個密探喬裝打聽消息,意外碰見了英子。英子不知道自己無意的舉動,暴露了小偷。

...

小偷就這樣暴露了,他後來被抓了。也許當他問英子,是否動了他的東西,他就猜想到自己的結局了。

...

...

關于英子家的老媽子,宋媽的故事。

宋媽的兩個孩子,一個女孩被送人了,而留下來的男孩小栓子也早已經死了눈_눈。她的丈夫馮大明為了拿錢,所以一直沒有說出真相。

(諷刺啊,小偷為了家人去做違背良心的事。宋媽的丈夫對于孩子卻毫無良知,赤裸裸的對比。)

後來知道真相的宋媽心如死灰。

...

英子曾經問過宋媽,為什麼抛下自己的孩子,來給他們家做老媽子。宋媽告訴英子,他們鄉下人生活的凄苦和迫不得已。

...

這些事情,可能當時的英子,還不能太感同身受。

最後的篇章,是英子的爸爸生病了,住進了醫院。英子瞞着媽媽,去醫院見了爸爸。

英子沒有哭,作為觀衆的我卻哭了。

這裡有英子和父親在醫院的對話,“自從我有次遲到,你打過我之後,我一次都沒有遲到過。”“那你恨爸爸麼?”“我不恨”……

或許英子從真正理解悲傷之後,就開始長大了吧,可長大了為什麼這麼多磨難與别離呢?

...

那是最後一次見面,爸爸後來就去世了。

...

最後的最後,英子和宋媽也迎來了離别,這一别,她們以後再也不會相見。英子的眼淚在眼眶中打轉,這一刻,她心中似乎有太多不舍。可是又怎麼可能說出來。

...

...


離别是從童年就開始的,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越長大越孤單。小時候向往長大,長大之後卻向往童年,這就是人生之中的酸甜苦辣。

多少的事情一旦過去了,就像這部電影,任你反複追憶也無法回去。過去的過去就在那裡,就在那模糊不清的記憶裡,時而記起時而忘記。

往事如夢,于讀者和觀衆是一段悲傷的過往,于作者是一段悲傷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