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國巴黎的富人區,有一個11歲的小姑娘,叫帕洛瑪·若斯,她想自殺。她定好了日期,在6月16日生日那天。也想好了辦法,服用媽媽的神經安定藥物。并且已經算好了劑量,開始每天一點點地偷起藥片來。

雖然出生優渥,她卻非常看不慣成功人士,也不喜歡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其他孩子。她父親是名位高權重的政客,但她竟在心底估摸着:他将要受到政府改組的牽連,丢掉烏紗帽。在和一個日本名門望族的小女孩玩積木時,她又暗自這樣給對方算命:她長大後會吸毒,老年離婚,而後酗酒,身家億萬卻郁郁寡歡。

...

...

為什麼這些倍受大庭廣衆羨慕的人,在她的眼裡都是光景暗淡的呢?她又為什麼想要自殺呢?


| 成人是魚缸中的蒼蠅

...

她不喜歡成人的世界。在她看來,那個世界是荒謬的,那是一個魚缸,成人都像蒼蠅一樣在裡面胡飛亂撞。她不願自己的人生也如此毫無意義,所以想用輕身來結束一切。

為什麼像魚缸?因為她覺得成年人虛僞。

當她的姐姐因米歇爾夫人(勒妮)沒有通融一下,在規定時間之外給她開門,而咒罵這位看門人時,她的父親站起來斥責道:門房是神聖的殿堂,要尊重勞工法,那是社會的進步!可是,她父親真的是個尊重底層勞工的人嗎?他常常在回家進門前,把煙蒂丢在門口,用腳踩一踩,然後用門墊蓋住。每一次,都是米歇爾夫人,掀起門墊,幫他清理的。

...

她的媽媽是一個精神病人,看了10年的精神科醫生,服用了10年的安定和舒緩神經的藥物。她從不和客人講自己真正的問題,隻是說她這10年都在做“身體治療”。至于看病的原因,更是荒謬。她說,她過去認為人是帶着詞彙出生的,而一個人擁有的詞彙是有限的,所以她總是小心翼翼地節省着說話,怕把詞彙用完了,後來發現這個想法不對,就開始了治療。客人不知道,這10年裡,她接受的是精神治療(當然,這情有可原)。而且諷刺的是,這位婦人非常喜歡對着植物談話。詞彙有限?這治療的效果是不是太好了?

...

虛僞——她從父母那裡了解到的成人世界便是如此這般。人為什麼會虛僞?因為我們把生活活給别人看了。迎合别人,搞好關系,帶上面具,奔波忙碌。怕别人發現缺點,于是掩飾,于是說謊,于是藏污納垢。殊不知這一切耗費了我們多少精力、心力?就為了塑成ta人眼中的良好形象?人總是在别人眼裡找自己,甚至處處尋求别人的注意,那麼世界不正如同一個透明的魚缸嗎?魚缸不正是喜歡被人看的成年人所傾力營建的世界嗎?我們如果不是缸中之物,又是何物?

那又是為什麼她覺得成人像蒼蠅,而不是魚呢?因為庸碌。幾乎人人都在追求前途,追求成功,但成功了就不平庸了嗎?我們東奔西走,披星戴月,像螞蟻一樣,最終活出的還不是别人定義的成功?這樣的“成功”不是非常平庸嗎?我們的忙碌,有多少是為了獲得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這樣的忙碌不是十分盲目嗎?庸庸碌碌,無腦而行,我們比蒼蠅好在哪裡?

她在拍攝他父親時,心中評價道:他忙碌,愛操心,有前途。她一方面承認他有“前途”,一方面又看衰他的前景——他會被解職。帕洛瑪覺得,成人向往的“前途”其實隻是一個字——空。她無法接受這種表面似錦、實質平庸的“成功”,以及對此趨之若鹜的成年人們!

...


| 所謂“成功”,大都是無用的精緻,甚至是有害的尊貴

成功不好嗎?帕洛瑪一家不但衣食無憂,而且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的,往來的都是上層人士,其中不乏把圍棋當成是日本人發明的,同時認為它的棋藝與象棋很像的尊貴人物。當她指正時,被父親攆走、批評了。那樣胸無點墨,還好賣弄的“成功人士”,被她鄙視到了骨子裡。而維護這種人,和所謂“做人規矩”的父親,也讓她心寒到了骨髓。

有一天,帕洛瑪在飯桌上爆發了。她向父親抗議母親沒有對别人說清楚自己的病況,而且這10年間她花掉了大量的社會保險,所做的卻隻是每隔3小時澆一次花。

...

她的母親舉手投足都顯現着一份優雅,說話也彬彬有禮,總是穿着名貴的服飾。撇去疾病,這位貴婦會是很多女性想要效仿的對象。但在帕洛瑪眼裡,她是個無用的人,活得很精緻,卻對社會毫無貢獻,甚至還白費了很多社會資源。

她的姐姐則處在追名逐利的爬坡期,帕洛瑪同樣不喜歡她。有一天,她往水壺裡灌上水,隔着玻璃看她、拍她,心想: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生活在魚缸裡的,會為了一己私利同類相殘的動物。

...

對自家兩隻貓的态度,也顯露出了她意識深處對成人世界的失望——那兩隻分别名叫“憲法”和“議會”的貓,是吃着精美食物,在沙發上跳來跳去,四處散落貓毛的酒囊飯袋。

...

在無用中精緻,在高貴中無聊。衆人不惜犧牲ta人,甚至互相傾軋,以博取的“優雅”或“功名”,其實對社會是那樣沒有價值——帕洛瑪決意去死。


| 死亡的意味

大人們很少談論死亡,但死亡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帕洛瑪對失去生命毫無畏懼。但她也有所害怕——害怕自己死得毫無意義,就像她害怕自己生得毫無價值一樣。她決定在自殺前拍一部電影,揭露這個世界的荒誕。雖然準備死,但她并不消極,而是持起攝像機,去和成人世界抗争了。(前文泛着噪點的畫面,就是電影中她攝像機裡的影像)

...

死亡意味着什麼?對她來說,死亡是一個空間,一個遠離醜陋世界的桃花源;死亡也是一個時間點,那個時刻應當意味着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已經實現了。


| 奉獻與求知,是真正的優雅與高貴

并不是所有成人都被帕洛瑪讨厭,她也有一個特别喜歡的人。那是ta們小區的看門人,那個默默清理她父親的煙蒂,又強硬拒絕在工時以外給姐姐開門,還在母親澆花時從樓下路過,被淋了一頭水的勒妮·米歇爾。

米歇爾夫人是一隻刺猬,她待人冷漠,不近人情。新業主小津格朗先生在鄰居的陪同下首次造訪時,她始終都是用一聲沒有溫度的“好的”來回應ta們的要求。直到ta們說起有一戶人家很幸福,勒妮不置可否地蹦出一句:“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

“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小津先生對答道。

米歇爾夫人驚呆了。她的貓叫“雷昂”(在俄語中為列夫),是俄國文豪托爾斯泰的名字,她非常喜愛這位作家。“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不同。”正是出自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她與格朗之間情愫在那時埋下了種子。

...

米歇爾夫人是個兢兢業業的看門人,她為5棟公寓樓的住戶們守門、投信、打理廊道、清掃院子,每天一大清早還要把園區的垃圾送去清運點……她知道業主們的陋習,比如帕洛瑪家的門墊下會有煙蒂,但永遠毫無怨言地維護着小區的清潔、衛生與祥和。她盡心盡責,但總與住戶們保持距離,以至于很多人對她并不熟悉。工作卑賤的她是這個高檔小區的幕後英雄。

帕洛瑪喜歡她,時不時地找機會去她那兒。有一遭,她嚼了嚼勒妮硬梆梆的黑巧克力,建議她試試把巧克力含在嘴裡,讓它慢慢融化。米歇爾夫人樂呵呵地試了試,可剛一陶醉于這份滋味以及與對面這位小姑娘的友誼,她就像觸了電一樣,冷冰冰地說:“你該回去了!”

...

她是刺猬,對于别人的友善與熱情,有着叢叢尖刺般的心理防禦。為什麼?

因為世人的眼光。

有一次,她去帕洛瑪家送信,高貴的女主人站在門口和她進行了一小段對話,帕洛瑪的媽媽很禮貌地詢問了米歇爾夫人:女兒去她那兒逛,是否會妨礙她?這時“憲法”或“議會”中的一隻跑了出去,她趕忙把貓抱回來。不讓看門人進來,也不讓貓出去,家似乎是這位女士心理防禦系統的外化。誰沒有心理防禦呢?她一直是個熱情好客的女主人,那麼為什麼不讓服務了ta們多年的看門人進屋坐坐呢?她防的是什麼?她在内心抗拒的是一種規則的破壞,是上下層人不相往來的行為準則的破壞。而這也是帕洛瑪抗拒她,抗拒“成功”人士,抗拒成人世界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次,米歇爾夫人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同格朗外出,一位業主竟然沒認出她來,畢恭畢敬地緻意道:“很榮幸,親愛的夫人!”勒妮在路上驚訝地回憶這樁意外,格朗說:“因為她從來沒有見過您。”

是的,勒妮從來沒有被真正地注意過,她是這些上流人士小區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又什麼都不是。沒有人真正地認識她,沒有人意識到了她的可貴,除了小津格朗先生和我們的主角帕洛瑪。在這樣的環境中,勒妮把自己用刺包裹了起來。

帕洛瑪接近了她。在一次采訪中,帕洛瑪讓她對着攝像機,向大家介紹自己。勒妮忿忿不平地說出了心聲:她醜,她窮,她沒文化,而這正符合看門人的角色。

...

她也為此掙紮過。第一次和小津格朗先生約會時,她在一個給洗染店打工的朋友的慫恿下,穿上了一件逝世者留在店裡,未被人拿走的好看裙子,還破天荒地去做了發型。但她并不真的喜歡這樣,即使時髦了些,她照樣在院子裡俯身彎腰,賣力地做清潔工作,忽然看見鏡子裡照出自己的新形象,她的第一反應竟是鄙夷地扭開頭。

她對帕洛瑪說出的隻是别人對一個看門人的刻闆印象而已,她沒有在鏡頭前展示自己的全貌。帕洛瑪知道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她,她清楚勒妮很愛讀書,門後就是一屋子的藏書。她崇拜勒妮。

...

勒妮也許是整個小區讀書最多的人之一,隻是這一切都藏在了一道門後。這是一道隔絕了世俗眼光,保護着一顆求知心靈的門;也是一道隔絕了世人醜态,守護着一個平靜靈魂的門。帕洛瑪在給她制作折疊卡片禮物時羨慕地想:“你找到了一個很好的藏身之處。”很快,她立志要成為一名看門人。

...

...

因為,她覺得看門人是優雅的。确實,像勒妮這樣的看門人,默默地付出,不想功名,甚至不求周圍人的贊美,何其高尚;默默地學習,不裝文雅,甚至不求改變人們的刻闆印象,何其淡泊。

...


| 真正的風度,是由衷的謙恭與和善

除了帕洛瑪,小津格朗先生也非常喜歡這位看門人。與勒妮初次見面,他就和善地詢問了對方:能知道您的貓叫什麼名字嗎?當鄰居拉他離開時,他又執意走了回去,專程為了一點小忙向勒妮道謝。他的兩隻貓叫“列文”、“吉蒂”,是《安娜·卡列尼娜》裡的一對夫妻——ta們有共同語言。

格朗來自日本的一個顯赫家族,他卻主動約勒妮吃飯,和她一起看電影,請她一起過生日。當勒妮被他家的日式馬桶噴了一臉水,又打不開衛生間的門後,他略帶自黑地說:這是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幫她解了圍。當勒妮不會用筷子,不得不用勺子吃面,弄得領口都是面條後,他又抱歉地說:弄髒了你的衣服。

勒妮一開始有些抗拒格朗的情誼,因為她擔心這種逾越身份的事會被别人說閑話。她也不相信自己與格朗的感情能開花結果,在一次拒絕格朗的邀約後,失聲痛哭。但格朗用他的紳士風度,一點一點卸下了勒妮的尖刺。

...

...

“我們可以成為朋友,甚至讓我們的心願成為現實。”一句話,兩位喪偶的言者與聽者都有心有意。他送給勒妮的那套精美的《安娜·卡列尼娜》,本被她束之高閣,現在,勒妮開始讀它了,邊讀邊若有所思地念着:“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

...

...

小津格朗先生,是帕洛瑪喜歡的另一個成年人。他謙恭又和善,一開始就抓住了帕洛瑪的心。ta們初次見面是在電梯裡,小津先生想拉近與這個小姑娘的距離,試探性地問:聽你媽媽說你在學習日語?對有錢人不待見的帕洛瑪沒好氣地用日語說:我懂一點兒日語,但沒什麼天賦。小津先生主動幫她糾正發音,成功後誇她天賦不賴,這讓厭世的小女孩難得地露出了笑容。第二天,他來找帕洛瑪聊天,在門口和她媽媽講ta們昨日的談話很有意思,小女孩又心花怒放。

...

小津格朗先生和這裡的其他人一樣,非常有禮貌。但他的禮貌十分真誠,發自内心,而不是表面的一層畫皮。他也和帕洛瑪一樣,看到且看中了底層人民勒妮的閃光點。這是一位真正的紳士!


| 死亡的意義

勒妮死了!

她在出門清送小區垃圾桶的途中,遇到了一個在馬路中央忘我跳舞的熟人,她勸他停下來,在路上太危險了。就在這時,一輛洗染店的車把她給撞翻了。瀕死的時候,她想到了自己曾穿的那件不該穿的衣服,想笑;想到了格朗的情誼,想和他再喝一杯酒;想到了帕洛瑪的理想,雖依然覺得荒唐,但祝她成功……

消息傳到了小姑娘的家,她媽媽竟不知勒妮是誰,格朗說了米歇爾夫人她才反應過來。而小姑娘,哭成了淚人。

...

勒妮的死是悲劇嗎?是,也不是。

對于勒妮來說,她失去了正在萌發的戀情,這是悲劇。但她是在工作和救人時發生意外的,這又讓她的死充滿意義。

對于帕洛瑪來說,她失去了偶像,這是悲劇。但在勒妮離世後,小津先生把偶像生前摯愛的《安娜·卡列尼娜》轉交給了她。電影沒有交代帕洛瑪最後的結局,但我想,當她接受了那套書時,她已經決定生活下去,繼承勒妮的衣缽。

...



| 影片信息

...

片名:刺猬的優雅

導演:莫納·阿紮切

編劇:莫納·阿紮切,妙麗葉·芭貝裡

主演:若西安·巴拉斯科,佳朗絲·勒·吉耶米克,伊川東吾,安妮·波諾什,阿麗亞娜·阿斯卡裡德

類型:劇情

制片國家/地區:法國 / 意大利

語言:法語 / 日語

上映日期:2009-07-03(法國)

片長:100分鐘

豆瓣評分:8.8

觀看網址: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



| 感言

“你長大後想做什麼?”或者“你想要做一個怎樣的人?”這是大人們經常問孩子們的問題,也是每個成人被問過的問題。你成為你小時候喜歡的那種人了嗎?你正在努力地守護和追尋兒時的天真想法嗎?還是你已經放棄了?不要放棄!

想成為小時候自己喜歡的人,沒有那麼難。每次做選擇時,選擇更天真的那個往往就對了。當然,選擇之後,還要堅持所選。但堅持不正我們從小被教導,也是很多人非常擅長的事情嗎?我們需要的隻是相信,相信兒時的自己已為我們做出了最好的選擇!

“你長大後想做什麼?”或者“你想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你是否已經問過了你的孩子?你喜歡ta的答案嗎?喜歡的話,就盡力幫ta營造出一個能夠讓ta成為ta所追求的人的環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