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自稱創作了四年的電影都是《哪吒》和《姜子牙》。
本以為在經曆了好萊塢《花木蘭》的“洗禮”後,國産的《木蘭》能夠打一回翻身仗。然而,現實過于骨感,理想過于豐滿。經典的中國故事,也許也并不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能講好的。
先說劇情吧,過于低幼化的劇情使人看了尴尬滿天飛。有瓊瑤的墜崖不死、酷似神雕俠侶的“雕背定情”……之前說别人好萊塢的花木蘭沒有抓住中國木蘭的内核,那我們的這一部《木蘭》也僅僅隻是五十步笑百步。改編是創新,是在深度挖掘經典内核的基礎上融入時代特征,用新穎的表達手法将其傳遞出來,而不是套用一個經典的名稱肆意而不加思索地進行創作。當然,即便《木蘭:橫空出世》的定位是低幼化兒童群體,也不應該成為這部電影對于劇本創作隻追求誇張的表達和劇情“爽度”的理由。相反,面向兒童的動畫電影,更應該用動畫片的表達形式為兒童傳遞出正确的價值引導。
這,是此部電影“軟件”的硬傷!
下面再來說一下這部電影“硬件”的硬傷——建模構景。
咋眼一觀,電影之中還是不乏諸多中國元素,大緻來說還是很有中國風味的。然而,這樣的場景建模放在大熒幕上,卻是經不起細品的。就如同精美的假花一樣,鮮豔而失真。
其次,人物建模也是讓人很尴尬的一點。它讓我最直觀的印象就是——“怎麼感覺跟《熊出沒》很像呢?!”光滑無褶如同橡皮泥捏成的手掌;誇張做作的肢體動作;還有僵硬卡頓感明顯的行動……真的讓人不禁懷疑:我真的是在電影院看電影嗎?還是隻是在網上看那些網絡動畫片?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如今有的網絡動漫在建模構景這一方面做的也比這部電影好。比如玄機科技名下的幾部動漫。
此影片具體人物建模酷似最近騰訊上獨播的一部動漫《穿書自救指南》。二者同為主角眉眼精緻,然,卻像一個橡膠娃娃……
還有電影中的配音。倒不是說配音演員的專業水平不夠、聲音不好聽。 諸位主角的聲音自然是好聽的,草原王子聲音磁性而暖蘇,女主木蘭的聲音清脆而不乏堅毅。但是若為廣播劇自然是好的,可當配上了人物形象之後,卻發現他們的聲音和形象并不搭調。而且整部電影顯得過于吵鬧、浮躁,讓人很難有代入感。
對于電影的分鏡問題,雖然我不是專業從業人員,但也能看得出電影分鏡在某些地方相當生硬,轉折不夠圓潤。這就導緻了觀影感官相當相當相當的尴尬。
最後想對各位還在徘徊思考究竟要不要去一觀國産《木蘭》的影友一個建議: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今年的兩位木蘭不看也罷。(還不如回去再讀一讀木蘭辭。)
《木蘭:橫空出世》也算是對我們從去年《哪吒》的爆紅之中敲響的一個警鐘。國漫不需要捧殺!我國的動畫電影創作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仍需各位電影人去上下求索。誠然,這僅是一次個體的失利,我們仍要對國漫的發展懷有信心與寬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