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媽》講述了伊萬纏身于商業糾紛,卻意外同母親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在旅途中,他和母親發生激烈沖突,同時還要和競争對手鬥智鬥勇,為了最終抵達莫斯科,完成母親登台演唱的夢想,他不得不和母親共同克服難關,最終幫助母親登上舞台。
簡短的一路,讓兒子和母親之間的代溝和隔閡,在幾天的相處就能化解,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實現。畢竟每個人曾經的經曆必然造就每個人的價值觀,豈能因為短短幾日的相處而改變。年輕一輩和老一輩之間存在深深的代溝和隔閡,但是站在年輕一輩的角度,年輕一輩是對的;站在老一輩的角度,老一輩也是對的,而這種隔閡從電影裡面簡單、粗淺、雞毛蒜皮的小事中是不會輕而易舉的改變的。徐峥這個親情牌打的着實不好。
中國的電影有個共同的愛好就是喜歡上價值,而價值又往往上的很膚淺,不像好萊塢的電影直接定位成爆米花電影,即便是爆米花電影,在劇情和人設上也有考究,不會定位黑白分明的人設,主角幾近完美,而是表現出複雜的人性,近年比較高分的爆款劇集,比如《白夜追兇》、《無證之罪》,以及最近的《慶餘年》主角的在人設上留有缺陷,不是單純的真善美。
徐峥想通過電影表達的對愛的理解以及對親情的呼喚,但是所用的方式就像公号中的雞湯文,過于隔靴搔癢。我覺得與其宣傳親子間的關愛,不如宣揚親子間相互獨立一點,中國人總是會以“我都是為你好”,去道德綁架,無論是老人對孩子還是兒女對待父母,總是喜歡過分得去幹涉對方選擇人生的前進方向。
餘華說“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自己不願割舍的人和物,但是不管有多麼根深蒂固的情感,都會從我們的生活軌迹中消逝,能陪我們走到最後的其實隻有我們自己,并不是說那些人和物不重要,他們非常重要,正是有他們的來去,才成就了我們的生活;也正是有了他們,人與人之間本無二緻的生命才有所不同,才造就了一個個獨特而又鮮活的個體,可他們并不是我們活着的意義,正如宮崎駿電影《千與千尋》中的經典台詞“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至始至終陪着走完.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别。”
不得不誇贊徐峥的機智,電影囧媽相比囧系列的前幾部,說是喜劇,并沒有什麼讓人可以記得住的笑點,造梗上很是疲憊,笑點全程尴尬,而把他歸結于親情劇,在結尾的轉折卻又很是生硬,就像星爺之前的電影《美人魚》,想表達的環保的内核,簡短的電影篇幅卻包不下這内核的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