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監獄,是什麼樣的?犯人都是罪大惡極的嗎?

在《監獄風雲》中我們看到的都是黑暗,有暴力的血腥,也有獄警的貪婪,當你聽到“殺人犯”這個詞,腦海中或許會冒出殘忍、惡毒、該死的字眼。然而,這部《和聲》,卻讓我們看到一個暖如春日的監獄,有溫情、有深度、有希望。

這部影片的開始伴着小珉宇的降生,新生命的到來為監獄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歡笑聲也讓這些特殊的女人将心中的痛埋入心底。

而影片的最後鏡頭在音樂教授這位老人的笑容中定格了,這位慈愛的老人,在冰冷的監獄裡,給了那些女人媽媽一般的溫暖、鼓勵、愛護。隻是她是殺人犯,按照新律将被“問斬”,死刑是她生命的終結。

為什麼這樣一群善良的人卻是犯人呢?

走進她們心裡的最深處,我們看到了無法泯滅的傷痛。當看到最好的閨蜜和丈夫鬼混在一起時,心裡的憤怒高于理智,她殺死了背叛自己的人;當被繼父強奸,她在防衛中殺死了繼父;當被丈夫家暴,她失手殺死了丈夫;當被無良的教練壓榨卻血本無歸,她憤怒殺死了教練;當為了女兒借高利貸卻被逼上絕路時,她殺死了黑心的商人……

這樣一個個的“她”進入了監獄。于情,她們中的很多人,是受害者;于法,她們要被限制自由,甚至生命代價。

沒有遭受過她們這樣的痛苦,我們無法在她們受到傷害時,替她們做出抉擇。或許在“水浒”那個年代,這是伸張正義,這是懲兇除惡。但是,在法治年代,法律的途徑終歸是正道,就像《看不見的客人》一樣,一對痛失愛子的夫婦沒有選擇以牙還牙,而是以正義的途徑将對方繩之以法。

所以,她們選擇維權的手段錯了,讓自己走向了人生的黑暗,但這不意味着“人性的泯滅”,這種人性在與孩子的童真面前形成鮮明的映襯。她們曾錯過,但不能被貼上罪惡的标簽,毫無遮掩地暴露給外界。她們也有享受親情的權利,也有被原諒的資格。

在這裡,她們遭受着“心靈的煎熬“,是音樂給他們帶來自我救贖的希望,“既然已經這樣了,何不笑着活下去”,沒有人規定一個人犯錯就必須痛苦地折磨自己,任何人都沒有權利踐踏她們的尊嚴。

曾經看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細膩的筆觸,像尖細的指甲撓痛了内心的柔軟。女主角房思琪甚至可以說這本書的作者,她們的經曆就像《和聲》中被糟蹋的那個女孩,隻不過一個選擇反抗,另外一個選擇在死亡中升華了自己。

我們何嘗幸運沒有遭受到這樣的苦難,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複雜,突然發現每天能夠看到陽光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希望我們遇到苦難,多一份勇氣,也多一份理智。

活着,去鬥争;笑着,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