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白》

周末,看了一部有些壓抑卻現實的電影——告白。

這是一個女教師複仇的故事。

整個電影色調陰深暗沉。開頭是一個亂哄哄的教室和一個平靜地說教的女教師,強烈的對比,很是混亂,女教師看似無心教授,随心地講着什麼,學生們看似吵吵鬧鬧沒有聽講,但女教師森口悠子突如其來的告白,讓原本亂哄哄的教室鴉雀無聲。故事開始了。

數月前,森口老師的獨生女被發現死在學校的遊泳池裡,而真兇其實是自己班上的兩個學生。少年殺人有少年法保護,森口開始了複仇,她撒謊說給這兩位學生的牛奶中加入了艾滋病人的血液,而故事才真正拉開。

其中一位兇手學生A,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孩,外表乖巧卻隐藏着暴脾氣,膽小懦弱。他想做什麼卻總是失敗,想交朋友最終發現隻是被這個“朋友”嘲諷利用,而這種執拗瘋狂地想報複朋友的心,使他殺死了森口老師的女兒。膽小怕死的他,在得知自己可能患上艾滋病之後,通過各種邋遢和傷害母親來證明自己還活着,卻被新來的熱血班主任反複刺激,最後發狂似地殺死了自己的母親。而這一切,都是森口老師的報複。


...


...

另外一個犯人學生B,則是學習成績拔尖、老師眼裡的好學生修哉。從小缺少母愛的他,視母親為最寶貴的東西,執着于通過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讓自己被所有人認可,尤其渴望得到母親的認可。他本來也是至純善良的一名好學生,卻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關注,這讓他迷惑卻得不到開解。他建立網站認真求學發表作品,卻沒有人關注。他開始施虐于小動物,卻開始得到廣泛的贊揚。靠發明獲得一等獎,卻比不上一個殺人的少女來得轟動,這讓少年認識到:隻有殺人是轟動的一件事,而”沒有人教我殺人有錯“。可以說,這個學生之所以走到以殺人虐小動物為成就,是父母失責、也是教師失責。


...


...

...

...

...

...

故事裡還有一個女生,是平凡的女學生,國中的她乖巧美麗,是個盡職盡責的班長,信任森口老師,認為那群霸淩的人都瘋了。但她也逃不過叛逆,以殺人少女為信仰,暗暗收藏醞釀各種毒藥,如迷路般走進這個故事裡,無辜喪命。

實際上,電影裡從始至終,還貫穿着欺淩的鏡頭。這部電影,很現實地描繪了國中的少年少女們,是迷茫的,是自我的,同時又是極其渴望關注的。他們或像學生A一樣僞裝乖小孩,或像學生B一樣僞裝好學生,或像女班長一樣是真實的乖乖好孩子,但都用極度的叛逆來展現自己的不同,來加入這個與衆不同的年紀。殺人犯法是一種叛逆展現自我方式,欺淩也是一種方式,暗暗地瞻仰殺手調配各種用不上的毒藥也是一種方式。他們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着”生命不要錢“。仿佛,誰愛惜了生命,誰就是另類。這是這個年紀擁有的真實想法。即使膽小,也要傲慢。即使平庸,也要展現不同。


...

而對這群特殊年紀的少年少女,家庭和校園本可以引導他們,卻沒有做好引導的角色。兩個犯人學生的家庭,一個寵溺,一個缺愛,都是極端。而校園的老師,新來的班主任是個叫寺田良輝的熱血青年,看似個好老師,卻完全不了解學生,最後造就學生的悲劇;而主角森口老師,即使對學生了如指掌,卻愛自己的孩子遠甚于自己的學生,還利用對學生的了解設法報複學生,徹徹底底遺忘自己曾是一位教師。而還有一位老師,或許才真正稱得上是老師——櫻宮老師。這位被退學過的、改過向善的當紅勸世老師,是森口老師的丈夫,是小孩的父親,是那位艾滋病患者,即使到最後一刻也是想着學生的好教師。櫻宮老師或許是個好老師,曾經也做過壞事的他,或許懂那群特殊年紀的少年少女,并有責任心有熱情有技巧地引導那群孩子,可惜,他并沒有讓自己的妻子有這種領悟,沒有讓新來的熱血班主任有這般領悟。真正的老師,不但要了解學生,還要秉承熱情和責任。

影片的最後,森口老師說着”今天開始是你重生的第一步“,她說是“開玩笑的”。究竟是開了個什麼玩笑呢?是重生這句話的玩笑,還是前面将炸彈送給修哉母親是個玩笑呢?不得而知,但通過森口老師看到糖果的忏悔,我願意相信,森口老師因為那顆糖果領悟了生命的可貴和美好,也知道自己複仇并不會帶來重生,隻會讓無辜的女班長喪命,讓那般美好純淨的生命消失。最後的”重生“和”開玩笑“,我更相信森口老師是模仿修哉的演講,前面電話的一切都是為了複仇,而且都是”開玩笑的“。


...

我願意相信,森口老師已真正領悟生命美好的老師,修哉也已懂得生命的可貴吧,畢竟失而複得的感受刻骨銘心。他們都将獲得重生。

這部電影,是現實的,卻是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