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看到《小醜》這部電影名,還以為是恐怖片《小醜回魂》的簡稱。

聽聞《小醜》在北美上映的時候,部分院線擔心觀衆受到影片情節影響,會發生槍擊事件,還在現場安排了好幾位保安。有位觀衆執意要帶着小醜面具入場觀影,經過多次協商,影院方終于同意讓這名觀衆帶着面具進入,但有一個條件:面具不準套在頭上,以免引起群體效仿,觸發情緒過激事件。
好奇一部恐怖片,怎麼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原來《小醜》是托德·菲利普斯導演的一部劇情劇,影片内容深度超越了恐怖片《小醜回魂》,更是榮獲了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

不少人通過影片看到了對現實社會映射,和對經濟貧富體系不公的呐喊與無助。而職場人,卻看到了一位底層員工對管理層盤剝的“絕地反殺”。
職場衆生相,對于我們這樣的就職者來說,從不陌生。
職位高的老闆,往往風度翩翩,看上去平易近人,但他卻是最會算賬的。每一個行為,每一段時間,都會用在有價值産出的事情上。他是十足的利己者;
職位低的管理者,通常缺乏耐心,每天忙于各項事務的處理中。你能做事,就給你派活。你要是給我惹了麻煩,那就立馬給我滾蛋;
如果這些職場管理層,讓你感到心寒,那麼同樣處于底層的職場資源競争者(同事)的做法,更會讓你感到心驚。
所以,作為職場人,不論你處于哪個職級,都勸你善良。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你所招惹的人,會不會是“小醜”。

小醜在職場做着低收入的工作,老實本分,看上去毫無殺傷力;另一層意思是:職場價值度低。
但價值度再低的工作,也得有人來做;報酬再少的活,為了活下去,總還得接。像小醜這樣的員工,每天都在化妝間裡上妝,然後等着老闆派活。
小醜運氣還不錯,被老闆派到了去一家快要倒閉的琴行門口拉生意。可惜,當你生活艱難時,命運會給你多重打擊。
小醜在門口賣力的表演,揮舞着廣告牌,哪怕自己已經精疲力盡,也要硬提起一口氣來。因為琴行老闆花了錢,就會盯着你一刻不停歇的工作。
隻不過小醜的表演,沒有吸引到顧客進店,而是被街頭一幫子閑散的小孩盯上了。這幫熊孩子不但搶走了小醜的廣告牌,還在街角仗着人多,把小醜胖揍了一頓。

當接到老闆憤怒地咆哮電話後,小醜無奈地說:“我能怎麼辦?他們隻是一群孩子啊”。最後,這趟活的工錢白幹,被毀了的廣告牌将從小醜的工資中扣除。
小醜很委屈,但他不能有異議。因為這份收入不但要養活他自己,他還要贍養家中多病的老母親。生活的拮據,讓小醜瘦骨嶙峋。

小醜在街頭被襲擊的事情發生後,同事藍道熱心地送了一把手槍給他防身。
這個雪中送炭的行徑,讓小醜感到了人世間的溫暖。此時,藍道就像他的老大哥,他甚至為了迎合藍道,在藍道開了個奚落侏儒同事的玩笑後,小醜也連連大笑。

侏儒同事那顯而易見的生理缺陷,讓他自懂事以來,就成為了人們取笑的對象。但被取笑後,侏儒依然露出了尴尬、難受的表情;而小醜在轉身離開的那一霎那,面部也流露出一絲内疚與厭惡這種玩笑的表情。
然而職場老大哥真是為了幫助小醜嗎?不,在讓小醜收下槍後,老大哥轉身就向老闆打了小報告,說:“小醜找我買槍了”。
雖然在美國是可以持槍的,但小醜患有心理疾病,按照規定屬于不能持槍的人。
老大哥設的局,成功把小醜擠出工作隊伍,隻為了少一個會跟自己搶活的人。
這是典型的職場熱心大哥、大姐的做法,他們表現出來的熱情、周到,讓你覺得對方是可靠的人,所以你會更容易踩入這些人所設的套。因為你在心裡把他們當做自己人,結果被賣還後知後覺。
在生活的暴擊下,小醜并沒有自暴自棄,因為他有一個職業偶像,那就是:莫瑞。莫瑞在電視台有着自己的一檔獨立節目:莫瑞脫口秀。
不論生活有多悲傷,沒有什麼是《莫瑞脫口秀》不能化解的。每期《莫瑞脫口秀》都能給小醜帶來精神層面上的快樂和愉悅。莫瑞睿智的點評和搞笑的段子,總是能讓小醜開懷大笑。這成了小醜生活中最大,也是唯一的精神支持。
小醜立志要成為将莫瑞一樣的成功搞笑類明星。每期節目小醜都會很用心地看,還會做筆記,把認為好笑的點與自己的見解,創意記錄在本子上,作為自己的積累。
在母親的鼓勵下,小醜也堅信自己終有一日能夠登上舞台,這些功夫不會白費。

事實證明,努力的人會等來自己的機會。小醜在當地的一家俱樂部中,上了一次現場脫口秀的表演。因為缺乏脫口秀表演經驗以及段子的平庸,現場氣氛相當之冷。從客觀上說,這是一次失敗的表演。
居然失敗到連《莫瑞脫口秀》都認為這段表演簡直是爛出了特色,于是選中它在節目中播放。主持人莫瑞還落井下石地點評道:“噢,你說希望之後不會再有人笑你了。的确,看了你的表演後,沒有人會笑了”。
原本莫瑞是小醜的精神偶像,現在連偶像都在取笑自己,這對于小醜來說這個緻命打擊。但是上天又給了小醜一個大反轉。
因為《莫瑞脫口秀》播放了小醜現場表演的錄像,觀衆都覺得這個很新奇。一段失敗到出奇的表演,也是一種成功。

莫瑞敏銳地感知到了觀衆的喜好需求,連忙讓助理聯系小醜上節目。小醜之前的夢想就要實現了。
他曾無數次的想象,自己上了莫瑞的節目,得到了莫瑞的賞識與鼓勵;
他曾在家中演練無數次的出場表現,為的是全然的表現出個人魅力;
這一刻,夢想終于實現了,卻是通過一種悲劇的方式。
莫瑞不欣賞小醜的脫口秀,隻想在節目上讓他出醜。對于莫瑞來說,小醜怎麼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觀衆想怎麼樣,自己能獲得什麼。
小醜畫上了妝,釋放了心中壓抑已久的力量,他決定在節目上表現出真實的自我。

到了現場,莫瑞為了提升收視率,不斷地引導小醜揭露自己的瘡疤。
沒料到的是,小醜見招拆招,堅決不配合莫瑞的“碰瓷”。反而直接怼莫瑞:“你是個人渣。你播放我的表演,隻是為了取笑我。”
場内觀衆們驚呆了:竟然有嘉賓敢對着莫瑞說大實話?!

小醜說:“你們這些人總是考慮自己,不顧他人。他們總是認為我們會像聽話的小孩,忍氣吞聲,默默忍受,我們不會翻臉、發狂”。
一槍爆頭,是小醜的絕地反殺。
跟大多數職場被壓榨的員工一樣,即使對老闆有再大的不滿,仍然要默默堅持下去。為了工作,為了收入,也是為了生活。
小醜也曾是硬忍一族,那是什麼讓他今天敢做出“絕地反殺”呢?

你看到的是員工的工作,你不知道的是他的生活。
在沒有了工作收入後,母親不斷地催促小醜去找他的親生父親:托馬斯韋恩。母親一直告訴小醜:“你的父親托馬斯韋恩是個政界名人,他是個了不起的人。我雖然隻是做過他們家的女傭,但你是他的兒子。如果他知道我們的生活如此艱難,他一定會幫助我們的”。
小醜本不願意去攀父親這根高枝,但看到日益衰落的母親,與無力承擔的醫療費、生活費,小醜還是去找了政界名人:托馬斯韋恩。
結果托馬斯韋恩告訴他一個驚天的秘密:“我不是你父親,你母親也不是你母親。你隻是你母親領養的一個棄兒”。

小醜不信,一路追查,真相更紮心。原來托馬斯韋恩并沒有欺騙他。小醜是母親領養的,并且在童年期經常被母親的男友虐待,母親從沒保護好他。
之所以一直說他是托馬斯韋恩的兒子,是因為母親是一名妄想症患者。她妄想的情節就是成為托馬斯韋恩的情人,并為他生下兒子。托馬斯韋恩當年也是不堪其擾,好不容易才辭退、擺脫母親的。
生活中唯一的親人,結果和自己并沒有血緣關系。還沒有能夠盡到母親的責任,讓自己受到虐待。
小醜憤怒到失去理智,用枕頭悶死了病床上的母親。
小醜本心是善良的,他能夠去逗樂富家孩子;也願意在公車上與平民孩子互動。小醜這份職業就是給人們帶去歡樂的。

但在現實生活中的受挫,很容易就成為人的扳機事件。越是在職場受到剝削和不公平對待,越是壓抑舊的人,一旦這個扳機被觸動,就會做出瘋狂的事情來。
莫瑞本來就是想請這個“小醜”上次節目。在節目中盡可能的消費小醜,提升自己的收視率,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結果小醜給到他的回擊是“緻命一槍”。
因為生活讓小醜受了太多的折磨,對于這個世界,小醜已經沒有可留戀的了。現實生活的崩塌,會讓人絕望,憤世,走上瘋癫之路。
有位哲學家說過:“關于宇宙中存在道德秩序的觀念,純然是種錯覺——根本就沒有要求每一個罪行都得贖回償還的‘永恒正義’。”
當你以為在職場,自己的影響力已經足夠大,大到能夠決定職場的秩序時,你很容易就會有種唯我獨大的錯覺。
這種權利感會讓你覺得自己是淩駕于員工之上,你會毫不經意的就表現出對員工的輕怠與蔑視。
這時,你的腦中就要有一根弦:“在正常情況下,員工都是有理智的。但你并不知道哪位員工會像小醜那樣出現生活的垮塌。而失控的小醜會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彰顯自我價值,你則會是他的标靶。”
影片中的小醜,代表着底層受壓榨的人們。當他們沒有了顧忌,沒有了眷戀,他們就能說出實話,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且受到同類型人的支持。這種群體的支持,也會是瘋狂的,缺乏理性的。
我想,這也是北美院線擔心會有槍擊事件,與不準觀衆帶小醜面具入場觀影的原因。

别欺負老實人,因為他們也是可憐人;
别欺負老實人,因為他們有你想象不到的反抗力;
别欺負老實人,更因為人生在世,需向善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