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初安

如果我不是我

我多想讓你靠在我肩膀

可是我不能這樣

因為我還是我

就像石頭無法綻放……

...


看到電影名時,我以為這是部喜劇,可納悶為什麼叫半個喜劇?那另一半是悲劇?

其實這是一部悲喜劑包裹着的生活苦茶劇,一半是悲,一半是喜,半悲半喜才是人生。

故事的開頭講述了風流倜傥的富二代鄭多多想要在婚前勾搭學生時代的女神莫默,結果被自己的室友也是最好的朋友孫同發現了,于是一個關于房子,工作,戶口,尊嚴,愛情的故事開始了。

這也是一場有關包庇,容忍,拯救,成全的無聲戰役。

莫默在與鄭多多的一夜情之後,才得知鄭多多是個即将結婚的感情騙子,好像就隻是陪她演了一出戲,她把他當成了戲裡的主角,而她卻是他随時準備一腳踢開的配角。

我很佩服莫默,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本想平靜地等鄭多多回來解釋一切,卻在聽到孫同彈唱的"如果我不是我"放聲大哭,最後,當她把砸壞孫同電腦的維修錢放在桌上離開時,我知道在她心裡,已經平靜地結束了這一切。

我對她說過的一句話印象深刻,她說"我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什麼樣,我隻是想試試這樣行不行。"敢于嘗試,敢于真實,敢于做自己,這好像就是她人生的信條。

相親時,她接到銀行行長的電話,拒絕了其辦理業務插隊的請求,誰知相親對象馬上變了,質疑她的說話方式,“你就是這樣和行長說話的,你不害怕他給你穿小鞋?”在她想和這個世界死磕的時候,又被他人提醒,“問題是在現在這社會,不論對錯,咱們生活在這兒,就得适應規則。"在她愛上孫同和他在一起後,又被孫同母親指責“你這種女人”

好像身邊的一切都在告訴她,她錯了,可是她明明隻是想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想說就說,想做就做,想愛就愛。

...


自己的人生,不是别人來告訴你這樣行不行,而是你自己真正嘗試了,才知道其中酸甜苦辣。《北京女子圖鑒》裡陳可孤身一人坐了30多小時的火車,拖着重重的行李箱來到北京,一路碰壁,一路堅持,在面試官問她“為什麼要來北京?”時,她堅定地說“因為夢想”,她不顧一切地選擇北上,不就是如同莫默所說的試試這樣行不行嗎?

相比于莫默,孫同則是個蹑手蹑腳,小心翼翼生活的人,他害怕鄭多多生氣,辭掉他的工作,不給他辦理北京戶口,對于一個有求于富二代鄭多多的他來說,忍着便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我開始也看不起他的做法,可是後來他母親的出現才讓我徹底明白,原來有這樣一種沉甸甸的愛壓着他身上,他從來都不能隻為自己而活。

從他母親口出說出的最多的話便是“你怎麼那麼傻?你是不是瘋了?”她說“我的全部都在你身上,我都給你安排了。”

她用自己的方法來告訴孫同,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在她看來,面子不重要,喜歡不重要,愛情不重要,甚至連尊嚴都可以棄之不顧,隻要能有前途,有戶口,有房子,有一份好的工作。你告訴我,這是愛,這是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勸他給鄭多多道歉,逼他和莫默分手,讓他和鄭多多表姐相親,這樣的母愛,又怎能承擔得起?

這讓我想起了《囧媽》裡,徐伊萬的生活也是被母親安排得明明白白,每天應該吃什麼,吃多少,和媳婦應該怎麼相處,每天生活就好像按照母親的想法推進。

不得不承認,母親确實比自己閱曆多,經驗多,她告訴我們生活到底是什麼樣,可如果所有的愛都打着“我是為你好”的旗号而規定我們的人生應該怎麼走,那就真如莫默說孫同一樣“你就像一條狗”

孫同一直在這種所謂的愛和責任的包圍下,包庇鄭多多的出軌行為,包容母親的一切,他的人生好像就是一出活生生的悲劇,可是莫默原本就是他生活裡的唯一一絲亮光,他如果一直退下去,就永遠無法見到真正的光明。

最終,在鄭多多的婚禮上,他和鄭多多大打出手,在新娘面前揭穿了一切,忤逆母親的想法牽起了莫默的手,這一次,他隻想為自己勇敢一次,拯救這一場不會幸福的婚姻,也成全自己不再卑躬屈膝的人生。

有一句這樣說“如果選擇退縮,你會一直待在比較安全的地帶,如果選擇邁出一步,那你就會不停地往前邁。”

你的人生,一半是悲,一半是喜,最終的喜怒哀樂,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