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重映了,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這部經典的動漫。它講述了少女荻野千尋和爸爸媽媽在前往新家的路上不慎進入了一個神靈異世界,爸爸媽媽因貪戀無人看管的食物,變成了豬,千尋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救回父母的故事。

宣傳海報
在聽完宮崎駿的動漫視聽音樂會之後,我又重溫了這部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得奧斯卡動畫長片獎項的日本動漫。随着人生經曆的增加,對這部作品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了這部作品的主題不僅僅是關于成長。

宮崎駿動漫視聽音樂會
關于千尋,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她的成長。她最開始是一個愛哭、不懂禮貌、膽小、依賴人的小姑娘,因為救回父母的信念,從而變得堅強勇敢,正直善良,同時也收獲了友情和愛情。有時候,脫離父母的庇護,經曆外面的風風雨雨和磨難,我們才會更快獲得成長。
白龍,在千尋小時候落水的時候救了她,本心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幫助千尋回到現實世界。但他自己卻忘記的了自己的名字,被湯婆婆控制利用做壞事,就像人性矛盾的兩面,但最終在千尋的幫助下也找回了自己的名字,擺脫了湯婆婆控制。

千尋與白龍
無臉男,一個與神隐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就像現實中很多孤獨的人一樣,感覺被這個世界抛棄了。好不容易得到了千尋的關心,所以他費勁心機去讨好她。她看到别人都對金子感興趣,所以他以為千尋也會喜歡,但卻失望了,因為千尋想要的他給不了。就像我們喜歡一個人,給她很多我們認為她會喜歡的東西,付出了很多,感動了自己,但卻忘記了對方是否需要,結果适得其反,反而使自己耿耿于懷,忿忿不平。

人生的列車
河神,明明是神,卻因人類随意丢棄垃圾,将河水污染了,變得奇臭無比,被誤會為腐爛神。這一角色激發了人們對環境的思考,警示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坊寶寶,一個巨嬰的形象,被隔絕在象牙塔内,以為外面的世界很危險,代表了過度溺愛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自私、無理取鬧、冷漠。被錢婆婆變成了老鼠,之後和千尋一起,去探索了外面的世界,獲得了成長,再回來時,已經是一個懂得是非的小孩子了。
還有錢婆婆和湯婆婆,分别對應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觀——淡泊名利與追名逐利;千尋的父母——人性的貪婪。
很難想象這是18年前的動漫,雖然故事的背景是經濟泡沫破滅後的日本,但是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依然發人深省。這也是為什麼成為經典的原因,常看常新,不同的階段看會有不同的感悟。願我們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不忘初心,永遠堅守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