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童年再放映一遍,我們一定會先大笑,然後放聲痛哭,最後挂着淚,微笑着睡去。

——宮崎駿

18年前的童年記憶《千與千尋》已經重新上映了。

在還沒有上映的時候,就有很多人在網上紛紛懷念這部片,懷念早已過去的童年。

...

...

記得第一次看《千與千尋》時的我,還是一個中二的初中生,看到的是異世界的奇幻冒險;長大後斷斷續續地看又有不同的感受:仿佛回到小時候,在一個夏日的午後,隻有自己在家,翻翻書,看看電視,躺在床上發發呆,聽着窗外細碎的閑聊聲...

...

在不同的年齡、心境,看到的故事都會不一樣。這大概是一部經典作品的高級之處,你明明知道它要告訴你什麼,但你還是想從頭再來一次,可是他卻告訴你:“你去吧,記得别回頭。”

...

宮崎駿作品中對童年的懷念以及成長主題的表達,讓動畫不再局限于兒童,影響了日本動畫的發展,日本著名的動畫導演新海誠就是其中一個,日媒曾一度将其上升到“宮崎駿的接班人”。

...

新海誠

...

《你的名字。》

而遠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亞插畫大獎得主菲利普·佐丹奴也稱宮崎駿對自己的繪畫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去年菲利普也來到愛麗絲繪本館,講起了他與宮崎駿的不解之緣。

...

菲利普與Lisa老師的合影

 

...

菲利普給愛麗絲繪本館的簽畫

在活動上Lisa老師問了大家都很關心的問題:

“你獲得了插畫大獎之後得了多少獎金?得到獎金之後去做什麼了呢?”

菲利普坦言:“我當時得到了3萬美金的獎金。博洛尼亞插畫展讓我到日本做一個設計項目,恰好我一直對日本非常感興趣,宮崎駿對我的繪畫産生過巨大的影響,所以我拿着獎金去了日本。”

Lisa老師又問道:“那你去見宮崎駿了嗎?”

菲利普笑道:“宮崎駿的名氣太大了,不過我認識了他的兒子。“

...

...

小時候的他内向腼腆,特别喜歡動物。于是媽媽送了他一本鳥類圖鑒和一個望遠鏡,小菲利普花了很多時間觀察鳥類,并且開始嘗試用自己的畫筆記錄那些喜歡的動物。慢慢地,菲利普發現繪畫讓他找到了表達自我的方式。

之後他擁有了許多自己的作品,還嘗試了傳統的繪畫方式——在木闆上作畫。菲利普的畫作中總是充滿想象力的精靈和萌物、瑰麗的森林,加上善于運用重色的渲染讓畫面更加有神秘感,給人感覺像是西方的宮崎駿。

...

...

...

宮崎駿在一次采訪中提起當時創作《千與千尋》的初衷,他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很難找到專門為10歲左右女孩創作的影片,他朋友10歲左右的女兒每逢夏季都會到他山邊的小屋裡來,在觀察了朋友女兒後,他發現處于“前青春期”的女孩開始有許多對成人世界的想象,也有成長的困惑和迷茫。宮崎駿說,“我想做的是告訴孩子們怎樣好好地生活在這現實中”。

影片中的千尋是個看起來遲鈍、愛撒嬌、愛哭又笨的普通的女孩。這不就是童年的我們嗎?用最常見的話來說就是,還是個小孩子啊。

千尋是莫名其妙被帶進一個異世界的。因為爸媽穿過了隧道,還未經允許偷吃了另一個世界的食物,變成了豬。為了拯救家人,千尋開始為掌管靈界浴場的湯婆婆打工,同時放棄了自己的名字,“千尋”變成了“千”。

...

其實在這個浴場裡工作的人大多都是迷失了自我的孩子,眼睛裡隻看到金錢,或是金錢所代表的的人生欲望。

龐大的河神在浴場裡被千尋的純真感動,洗去污染才贈送河神丹給她;

...

無面人必須在浴場裡嘔吐出他的占有欲望才能恢複自己的本來面目。

...

千尋之所以能夠從頭到尾不為欲望誘惑所動,就是因為她由始至終都能保持着難能可貴的純真。

在孩子的眼裡,整個世界都是對自己的嘉賞,快樂就笑,悲傷就哭,活得簡單,才能幸福。當勇氣因愛激發,就更加顯得可貴。


...

《魔奇魔奇樹》

作者:齊藤隆介

譯者:彭懿

出品:愛心樹

适讀年齡:3歲+

内容簡介:

豆太是個非常膽小的孩子,他最怕黑漆漆的夜晚,因為,他和爺爺住的小屋旁邊,有一棵可怕的“魔奇魔奇樹”。可是,這一天晚上,爺爺病了,為了下山幫爺爺請醫生,豆太終于鼓起了勇氣……

...

豆太為了救爺爺奮勇奔跑的情景,以及那幅明亮的魔奇魔奇樹的璀璨畫面,無論何時來看都一樣令人震撼。

...

千尋的拯救與被拯救,無一不來自于她的純真 ,《爸爸,别怕》則借用魔法的外殼,寫出了另一個意味深長的成長故事。

...

《爸爸,别怕》

作者:白冰

繪者:胖蛇

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适讀年齡:3-7歲

内容簡介:

一直在被爸爸庇護的小熊卡卡有一天遇到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那就是誤食了兔子草的熊爸爸變成了一隻柔弱的小兔子,從此後,嬌生慣養的小熊走上了保護爸爸的征程。

...

成年人往往依據别人眼中的自己來判斷自我是否成功、幸福。童年之所以可貴,是因為它不為外界環境所改變的執着。

...

作者:席璟

繪者:李巧巧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适讀年齡:4+歲

内容簡介:

尾生在橋下等一位女子,女子遲遲不來。尾生為守約定,至水漲潮也不離開。尾生腳下是一片奇特的海水,人入水中就會變成魚,于是,尾生化身為一條魚,在水中漫遊,執着地找尋着女子...

...

所以自我表達的回歸,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勇氣,更是因為發自内心的純真和不為外界所改變的執着。這樣即使身處欲望之中,一顆童心也總能引導自己走出迷惘。

(原創保護文章,任何形式的轉載請聯絡作者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

部分圖片來源©愛麗絲繪本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