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大快人心的新聞,曆時七個月,一橫跨八省的人販子網絡被徹底摧毀,居然涉及六十餘名嫌疑人,共有十七名女性獲得解救。

...

主犯萬某說,拐騙到的少女大多送往山東、安徽 ,卻又一口咬定說她們是自願嫁到中國的(其中有一些外國貧困地區女性),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他還承認自己知道這事道德上不對,但涉及到違法犯罪這一塊就不怎麼清楚。

他真的是法盲,不知道這種事是違法犯罪嗎?還是裝作不知道自欺欺人呢?這個答案隻有他心裡清楚。

但是,我無比清楚的是,在那麼一個偏遠的山村裡,村民們真的不知道買賣女性是犯罪的事,他們将其視為理所應當,就連警察也拿他們沒辦法。

那是什麼地方?

《盲山》。

女主人公白雪梅是一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她一直找不到工作,直到遇上了一個女人:胡姐。胡姐告訴她有收“中草藥”的生意,一次就可以賺幾百塊,就這樣,她沒有一點防備地跟着胡姐和“吳經理”來到了北方一個偏遠山區。

...

我們的刻闆映象是,被拐賣的女孩一定是沒什麼知識的,識别不出好人壞人,沒有足夠的警惕性,可是這個想法隻對了一半。導演李楊在采訪中就說到,有不少一部分被拐賣的女性學曆都很高,碩士、博士、研究生都有,電影起到的就是警示的作用。所以,我們不能小看人販子的伎倆,不能輕視任何潛在的威脅。

到了村子後,一群村民都圍着她看熱鬧。她可不知道,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她将會面臨的境遇,可是,他們都是一夥的,沒有人會幫她。

“胡姐”和“吳經理”借口談事情離開了,白雪梅喝了一杯水後睡了過去。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不要喝陌生人的飲料,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可是如果在現實生活中處處都這麼做,又太不實際。

那怎麼辦呢?

唯有保持一顆警惕之心。

一覺醒來,白雪梅的身份證和重要物品都不見了,她詢問這裡的農民(此刻她還不知道這就是買她的人家),這才被告知:“你家人把你賣給我兒子做媳婦了。”

...

這對于她無異于一個晴天霹靂啊!

她先是辯解那不是她家裡人,然後又跟他們說理要求去報警,最後隻得懇求他們放她回去,可是,那家人無動于衷,最後,把她關進了屋子裡。

...

很快他們就給四十歲的兒子德貴(這個人真是侮辱了他這名字)辦了酒席,一群猥瑣的單身漢互相說着粗話給他敬酒。

...

村裡的孩子都趴在窗戶邊看德貴的“大學生媳婦”,他們壓根不知道這種行為是錯誤的。白雪梅試圖求救,這些孩子卻無動于衷。

...

其實這并不能完全怪孩子。

在這個貧困的村子,隻有一個老師,他叫德誠——唯一一個上過高中的人,是德貴的表弟。就連知道道德準則的他,明白法律的他,也“默認”了這種事,還借錢給了德貴買媳婦,并且對于這件事一聲不吭。他一定不會告訴這些孩子“買女人”是件錯誤的事,無道德的事,違法的事。

...

...

那能全怪他嗎?

也不能。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在這樣一個愚昧無知、野蠻落後的地方,村民卻在某些事上無比“團結”。比如,一家買來的“媳婦”不聽話,大家會一起慫恿男人去打,“媳婦”跑了大家會一起圍堵……

而作為屢屢落榜、沒考上大學、沒法離開山村的人,德誠沒有那麼大的勇氣和力量去與一整個村子作對 ,畢竟那裡的人野蠻愚昧,連警察都不怕——因為無知,所以無畏。

說起他們要買女人的原因,也是令人汗顔,又一次地表現出那個地方村民的愚昧。

他們村幾乎沒有土生土長的女人。

為什麼?怎麼可能不生女孩?

不是不生,而是生出來就被抛棄了。

...

被扔進河裡的女嬰

...

因為窮和重男輕女的觀念,他們殘忍地抛棄女嬰,隻留兒子來延續香火。又因為沒有女人,他們努力籌錢去“買媳婦”,買完又變得更窮。

如此他們就走進了一個死循環裡——窮造成無知,無知導緻更窮。

要不怎麼有那句話“窮山惡水出刁民”呢?

最初德貴還沒有完全喪失人性,又加上雪梅不斷反抗,最終沒能拿她怎麼樣。可是,在一衆光棍的調侃和嘲笑下,在他爹的慫恿下,甚至在他爹娘的幫助下,他強暴了白雪梅。

...

...

男人如此也就罷了,可是,德貴他娘的做法更讓人心寒!同為女人,她居然能幫着兒子做出這種不恥之事來!可恥!可惡!可悲!

...

後來,雪梅開始絕食。

為了讓她正常起來,德貴的娘叫來了兩個同樣是被賣來的女人勸她。她們的話的确給了她不小的安慰,而且,她們的出現也增加了她對“逃出去”的期望。

...

...

此後,雪梅開始變得積極起來,争取到德貴家人的信任,然後找時機想辦法逃跑。期間,她一直寫信(應該是寄給家人的),但是她不知道的是,郵遞員一轉頭就把信給了德貴。

...

第一次,她曆經艱難翻過了那座最高的山,來到了去鎮上的公路邊。終于有了希望!可讓人失望的是,她沒錢,人家不肯載她去鎮上,結果就這麼被後面匆忙趕來的德貴一夥抓了回去。

...

德誠是村子唯一一個對她好的男人,經常給她帶書看,後來還承諾會帶她離開鎮子。

...

...

就這樣,她又産生了希望。可是好景不長,他們的偷情之事就被德貴一家發現了。為了名聲或是别的原因,德誠丢下了她,獨自連夜離開了村子。

...

她這才看清,德誠是一個如此懦弱、如此不可靠的人!她又隻能靠自己。

雪梅下定了決心要逃出去,為了弄到錢,她不得不以身體與小賣部老闆交換。

這一次,她終于去到了鎮上,甚至已經上了去縣裡的車了!這一次,就連我都相信:她一定能逃出去!

...

可是……夢想又一次地破碎。就在要離開時,德貴一夥人趕來截住了那輛車。

...

接過一根煙,不顧雪梅的萬般懇求,司機打開了車門,任由德貴把她抓走。一車的人,沒有一個人站出來。

...

痛恨這個司機,他是最大的幫兇!痛恨這夥人,他們也都是幫兇!

可是,如果換做是我們在車裡,是不是也會和那車人一樣?

這個問題太過沉重,很難一下子做出回答……

下了車,他們的喧鬧引來了警察,德貴卻以一句“她腦子壞了”為借口,警察也隻讓他們趕緊離開,不要妨礙交通……

...

...

What? 這種做法讓人絕望。

試想,當我們被拐賣時,得說什麼才能讓警察相信,從而得到解救呢?

雪梅又被抓回去。免不了又是一頓毒打。

德貴的娘密切關注着雪梅的肚子,發現她兩個月沒來例假,就知道很可能是懷孕了。雪梅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又跳又打,可沒有辦法。

...

她認識了村裡的一個孩子李青山(導演起這個名字是有用意的),發現他突然不去上學,一問才知道原來孩子家沒錢讀書了,于是雪梅自願教他學習。就這樣,一群孩子都聚集在雪梅家學習。

又是大半年過去,雪梅終于生下了孩子。他們并不關心她,問的第一句是:“男娃女娃?”

“男娃,母子平安。”

...

真不敢想象,如果雪梅生的是女兒,他們會不會也把她淹死?

後來,李青山偷偷告訴她,她寫的信都被郵遞員給了德貴,但是他可以偷偷幫她去寄信。

在這麼一個村子裡,大概也隻有這些孩子是可信的。他們雖然無知,但是他們也保持着孩子的善良和單純。

導演是這麼說的:“李青山這個孩子,是我們的未來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久後,警察和雪梅的父親一起來了,但是遇到了殘暴、野蠻的村民,隻好去找村裡的主任。

...

...

由于暫時無法帶他們離開,警察承諾幾天内會再來。

國内版結局:警察趁着清早偷偷帶走了所有被拐賣來的女性,離開了村子(其中,有不少女性由于無法舍棄孩子而中途下車)。白雪梅打開了車窗,看到後面抱着孩子追趕車的“婆婆”,久久無法釋懷。

海外版結局:第二天清早,村民們怕警察會來,就把拐賣的婦女們都集中起來帶到山上藏匿。德貴想拉開白雪梅,但雪梅的父親拼命阻止,最後被德貴打倒在地.

...

他不停地求救,但圍觀的村民沒有一個人去阻止。雪梅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菜刀,朝着德貴撲過去。黑屏。結束。

...

不論是哪個結局,都各有各的殘忍。

影片結束了,但現實生活中,一次次的拐賣仍在上演着,也許,比電影還慘烈得多。

為什麼叫《盲山》?那是因為山裡的人都對正義視而不見。

除此之外,影片還揭露了偏遠山區的衆多問題:缺乏教育、不懂法律、重男輕女……這些都值得我們去思考,想辦法去解決,因為這些都是導緻他們買賣女性的一部分原因。

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作為一名女性,我們必須讓自己充滿警惕的意識,平時多關注女性防身的知識。

導演李楊就說過,他最高興的不是影片得了各種獎,而是得知一個廣東女孩帶姐妹們去廣州打工,安頓下來第一件事就拿出光盤,組織大家看《盲山》,因為這部影片能讓某些女孩不被别人的花言巧語所欺騙,有可能會保住她的性命。

希望,未來的“盲山”越來越少。

并且,一定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