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始于猜忌,毀于猜忌。如果不是當年箫睿鑒懷疑自己最愛的女人,他也不會失去他最愛的孩子。他愛的人,因為無法接受他做出這樣大逆不道的事情,而怨恨他,怪罪他,為了所謂的江山,竟不惜手刃手足。他的不純潔,不幹淨,讓最愛他的女人失去活着的信仰。她的愛人,應當是堅毅的,勇敢的,正直的,幹淨的,純良的,像蕭定權一樣,即使身負荊棘,依然一往無前,依然不忘初心。

蕭定權,陸文惜。感謝羅晉李一桐演活了這兩個角色。兩位演員在創作過程中非常用心細緻,所有的小動作小表情,每一個擡眼,每一滴淚,都滿含他們對角色的充分理解以及完整表達。當蕭定權再次肯定,她,就是陸文惜的時候,他滿心滿眼的歡喜,又滿心滿眼的心疼。他仔細地,一點一點的,看着她,想看清楚一點,再清楚一點,仿佛一眼沒看住,她就又會從他眼前離開。她說她怨恨的一直都是自己,因為自己對殿下的貪戀,害死了父兄,更害死了恩師,但這一切并不是她的錯,躲過這一劫,也還會有下一次的誣陷,再一次的迫害。其實文惜更加怨恨自己的,是以為自己的貪戀的那個善良純潔堅毅勇敢的人,退縮了,懦弱了,不能在她需要時給予庇護。他讓她失望了,一次又一次,猜忌,試探,他的謀劃裡,竟是用她冒險,拿她博弈。她害怕自己愛的人會迷失本心,于是在浴池告誡他,用自己的生命将他從深淵的懸崖邊拉回來。她愛透了這個男人,她還是貪戀這個男人,她希望他的心裡,依然是淨土。這才是這部劇想表達的大愛啊,這是一部用心至極的作品。已經很久沒有作品讓我這樣感同身受,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鏡頭,每一句台詞,都有所指,都得到了呼應。比如屏風,比如浴池邊文惜再次挽起自己的袖子,比如大家公認的相認現場,大相國寺;比如她是我的人這句始終貫穿在他們之間的台詞;比如定權首次向父親隔門剖白以及最後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表白。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前後呼應,都在講述一個因果。最後别雲間用許昌平來做旁白,也是很好的設計,許昌平作為曾經最心黑的人,抱着毀掉一切的信念活下來的人,也為太子的正義而感,放下心裡的怨恨,可見蕭定權,是一個多麼美好的角色。他聰明果敢,是為江山,為社稷,為黎明百姓,為天下蒼生。我必須在這裡再誇一下羅晉,他确實哭的很多,但蕭定權實際上就是一個柔軟的人。他所受恩師的教導,是兄友弟恭,母慈子孝,是太平盛世,是安居樂業。他不愛争鬥,即使他幼年喪母,飽受父親冷落,他還是樂觀以對,他還是抱着希望,他和父親,可以不止是君臣,而是真正的父子。所以他每當看到自己的兄弟為了陷害自己而做出那些不堪的事情,他才更加心痛。盧世虞教成了這個孩子,他将國之儲君,教導成了一個堪負天下之重任的君王。一個與他父親一樣睿智沉着卻心懷善意的君。但這條道路太坎坷了,荊棘滿布,險象環生,其實,太子最終選擇的死亡,是對這天下太平的成全。他明白,一切始于他父親的猜疑,隻有他消失,才能真正的結束。他疲了累了,他不再抱有期望了,他以為,他永遠換不來父親的真心,他沒有想到,他的父親其實已經放下了一切。

是箫睿鑒晚了一步,他以為他的孩子還會像從前的每一次一樣,飽含期望與純真地看向他,叫他爹爹。此時的帝王,卻在他最愛的兒子的血泊中,體會到什麼叫孤獨。而那顆即使頭破血流也将心懷天下的星星,還是隕落了。他得到了他要的昌平盛世,卻再也換不來天倫之樂。一切都是箫睿鑒的心魔,他的内心深處,其實也無法接受自己為權,對手足兄弟兵刃相向,更無法接受自己最愛的女人,也為此要離自己而去。所以他寵愛另一個女人,寵愛他與另一個女人的孩子,他想用她,換她吃醋嫉妒,換她回到自己身邊,換他們二人回到從前。可惜他一步錯,步步錯,他甚至找借口去懷疑,自己的女人和被他害死的哥哥有着見不得人的關系,于是他越走越遠,他在這條路上不斷告訴自己,自己沒有做錯,是他們有不可告人的事情,是他們對不起他,他是君,他不能承認自己錯了。他在看到漸漸長大蕭定權越來越像自己的時候,更加慌亂,他害怕這個像極了自己的孩子,會做出和他當年一樣的舉動,他怕曆史的重複,他怕權力的更叠,他更怕,輸。所以他一次一次試探這個孩子,終于在不斷的懷疑中,确定了這是一個好孩子,這是一個不會像他一樣大逆不道的孩子,這是他和他最愛的女人生的孩子,這個孩子有着一切的美好,他終于決定做一個父親了,而定權卻沒能等到。定權不知道的是,他的父親在發現原來母親是為了保護那個遺腹子的時候,放下了心防。就算知道定權的謀劃,他的手段,也決定相信他,因為他的母親,是那樣的善良 ,他想要相信,這個孩子,也是那樣善良的。但顧思林的死,讓他的君王憂火再次燃燒了起來。他必須留一個後手,因為這個孩子,失去了太多,他以為他會因此恨他,因此反他。箫睿鑒,一點也不了解自己的兒子,直到定權的死亡,他才明白,家國天下,是這個孩子心中的大愛,蕭定權,是為天下而作為,而非權。所以啊,蕭定權隻能死,他認為這個滿心憂慮滿心猜疑的君王,再也不會相信自己了。大概蕭定權也不明白,父親心裡,也有那一塊柔軟的地方。他們父子太像,卻又太不了解對方,總是以己度人。其實這個結局,不僅是蕭定權的悲歌,也是箫睿鑒的悲劇,他最終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黃志忠老師太優秀了,實名誇贊,好演員對于好的作品真的是太重要了。

這部劇,太好了,好的讓我不知道再怎麼誇了。導演所有的鏡頭,都是那麼精妙。文惜和定權的最後一面,最後定權背過身去,卻沒有松開文惜的手,他多舍不得她呀。他可以赴死,卻唯一不願與她分離。文惜一點一點将自己的手從他手中抽離,也是滿滿的不舍,她将再也不能觸碰到這個男人了,這個她為之付出了一切的男人。但她懂他,她也尊重他的選擇,終有一天,她也将随他而去。屆時他們也會像初識時的雙鶴一樣,遨遊山水之間,俯瞰這盛世。這大概是愛情最勇敢的樣子了。

非常喜歡主創所想要表達的大愛,用兩代君王悲歌,換一首清平樂。世間險惡,為追逐理想,切勿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