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悼
原創文章 | 用文字和音樂 和你聊聊天地與人間
❤每篇文章對應一首音樂作品❤
『音頻與音樂』 請參照主頁簡介提示收聽
(寫于2020年3月25日)
看到今天的新聞,在意大利,神父因頻繁出入重症監護,醫院病房,安撫患者而感染新冠肺炎去世的人數已經超過了因此次疫情而殉職的醫生人數。在全球的緊張局勢面前,死亡,成為我們不得不總是提及和面對的話題。
和Miki聊到這一切,不禁想起一部電影。同樣關于死亡,且帶有直擊心靈的思考。
故事發生在倫敦。John May是肯尼頓區公所的一名服務人員,日常工作是負責社區内逝者的殡葬安排。更重要的,是為每一位孤獨的亡靈尋找生前的親人。
這樣聽上去就無比枯燥的工作,May一做就是22年。而他的生活也同樣單一而刻闆: 一個人的辦公室,一個人的家,每天吃同樣的食物,走着同樣的街道。一切看上去井井有條也寂靜孤獨。

同樣的食物
在工作中,May常常一個人面對死亡,參加葬禮。大多數逝者都是孤獨的,即使最終May幫他們找到了親人,也大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緣故而選擇不來參加葬禮。但May卻對一個生命的離開都充滿莊重的敬意。
“我們在此哀悼珍·福特的一生。她生前享受生命帶來的一切,1945年的夏天,當和平終于到來。她出生在斯加波羅,是傑克和諾拉·福特的獨生女兒。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能夠幸運結婚,抱着也許是意外出生的可愛女兒,他們一定很高興。她長大,享受着生命的美好,晴天時海灘上的溫暖,一條簡單但品味高雅的項鍊,還有一個新口紅。她很熱衷于舞蹈,特别是弗拉明戈。當她穿着紅舞衣走進舞池時總是耀眼奪目。她晚年對愛貓蘇西的照顧無微不至,蘇西也伴她度過了許多快樂時光……”
這段話是May為珍寫下的悼詞,盡管除了神父,依舊隻有他一個人參加來葬禮。
而珍是在去世兩天之後才被人發現。在她的房間,工作人員找到了很多女兒蘇西寫給她的信,落款卻是貓爪。原來她沒有親人,也沒有兒女,孤獨的珍以愛貓的名義和自己通信。

整理相冊
最終May收集了房間裡的一些照片,一支口紅和一條項鍊,于是有了這段認真虔誠的悼詞。
May總是這樣,幫助每一位逝者梳理曾經的人生,尋找遠離的親人,即使最後隻有孤獨。他也會認真籌備,為他們選擇棺椁,撰寫悼詞,甚至尋找合适的配樂和理想的墓地,May用自己的方式陪伴他們走完最後的人生。
他有一本厚厚的相冊,認真存放着這些年來他陪伴的每一位主人公的照片。他了解每個人的一生,而他們每一個都是他的朋友。
後來,由于财政壓力精簡人事。May被辭退。而影片後面的故事也是圍繞May為他負責的最後一位逝者梳理人生而展開的。
這部影片使用了大量的固定鏡頭,畫面簡約,色調單一。人物的刻畫帶着一種強烈的孤獨和清冷的克制。整部影片散發着一種悲觀卻不失溫暖的情緒,它沒有特别強烈的戲劇沖突,引人入勝的情節故事。甚至在一線美好之後依舊走向了令人遺憾的故事結局。

May
但卻有一種很強烈東西在吸引着你。我們所以為的生為什麼熱烈而富有意義,我想是因為生命都将消逝的終極存在。
May的一生同樣孤獨而終,但導演最終還是選擇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向他表達了敬意。也向我們再一次探讨了死亡的意義。每個生命都曾經鮮活,哪怕寂靜無聲,哪怕悄然而逝,哪怕是一場無人出席的告别。
正如在這場疫情中奔波勞碌最終離開了的那些生命,我們或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我們知道,死亡所帶來的還有永生。
正如村上春樹所說的那樣,死亡并非生的對立面,而是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M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