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史理論說,動物進行基因傳遞,有兩種不同的策略——「快策略」和「慢策略」。

在穩定的環境下繁衍生息,後代有相當高的存活率,這樣的動物往往會采用「慢策略」。比如大象,食物充足,幾乎沒有天敵,它們會花很多年成長和積蓄,晚生也少生,保證每一個後代的個體質量。

卵生動物則普遍采用「快策略」,比如魚類,一次生産成千上萬的魚卵,才能保證有一定比例的後代存活下來,基因得以延續。

顯然,贊恩的父母采用的是「快策略」。他們是典型的叙利亞難民,在常年戰火中朝不保夕。

說到底,人類始終都還是生物,具有擺脫不掉的宿命——基因傳遞,在平均壽命偏低的情況下,「拼命生孩子」這看似非理性的行為,其實也存在它的合理性。

贊恩的妹妹十一歲便來了月經初潮,在他們的習俗中,這個歲數結婚生子并沒有什麼值得詫異的。這是在發達國家中生活的人們所無法想象的。生存的「快策略」也包括了早生早育。一旦性成熟,就不能浪費任何生育的時間窗口。

「快策略」還體現在對生孩子這件事看得很随便,在美國較為貧窮的黑人裡,未婚媽媽比例相當高。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貧窮而随意生育,因為做單親媽媽而變得更加貧窮。影片中的埃塞俄比亞偷渡者拉希爾,便是這樣一種寫照。

在惡劣環境下成長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他們不懂,也不屑「延遲滿足」,他們的自控力往往都很差,犯罪率也居高不下。當贊恩聽說妹妹去世,提着刀就沖去找雜貨店老闆阿薩德算賬時,就已經說明了,沖動的魔鬼在他們的世界裡更為猖獗。

贊恩控告父母随随便便把他生下來,給予的除了苦難,别無其他。作為看客,卻也不忍一味責怪他的父母。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金字塔中,最底層的是生理需求(食物、水等)、安全感需求,如果連這些最基本的需求都無法保證,又談何情感、歸屬感、尊重呢?在他們的國度裡,這一切看起來都太過沉重和奢侈了。

...

所謂的生存「快策略」,都源自生物本能。但如果說,作為人,理應區别于其它生物,理應擁有掙脫原始沖動的能力,那麼贊恩的父母,是否應被要求更為理性地對待生育一事呢?話雖不假,可這種能力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在教育落後地區,可以說,蒙昧是必然的。

贊恩一家是不幸中的萬幸,他們最終在聯合國難民署的幫助下定居瑞典,可絕大部分的難民,仍然在流離失所,在用「快策略」應對饑餓和貧困的一生。

化解種族矛盾,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