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講述的是小男孩贊恩在經曆過一系列黑暗的社會現實,最終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并控訴他們:“為何要将自己生下來?”的故事。

我想任何人在聽聞控訴的内容後,首先必定是震驚,而後是不解。我也一樣,疑惑與問題一直在我心頭萦繞。我很疑惑,究竟是什麼殘酷與黑暗,讓贊恩這樣小小年紀就選擇逃避自己的生命?

影片一開始就是以贊恩的生活視角切入,一開始影片就極力的描繪贊恩艱苦、無趣的生活。小小年紀的贊恩就被父母要求為他們購買曲馬多,贊恩還要為他人幹活、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等等,反正一切苦活、累活都有他的一份。繁重的責任就這樣無情地壓在了贊恩并不寬大肩膀之上。


...

贊恩

觀影的時候,我覺得贊恩在影片的開始似乎就一直都有一種忍勁,他仿佛一直在忍耐着什麼,可是礙于什麼原因,又一直沒有爆發。于是,贊恩就日複一日的一直過着這種艱難無趣的枯燥生活。

後來,贊恩的妹妹薩哈被父母賣給了别人,年少的贊恩十分悲痛卻無力改變。薩哈的離去似乎讓贊恩内心最不能觸碰的禁區被人狠狠地揪了一下,贊恩爆發了。

他,選擇了無聲的離開了。他離開了父母、家庭以及這個國家。從此,贊恩的漂泊生活就這樣開始了。或者說,他的成長旅途拉開了序幕。

贊恩獨自來到了另一個國家,卻餓着肚子,沒有錢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就這樣贊恩遇到了難民拉希爾與他的兒子約納斯,贊恩與他們相互扶持的生活。可是後來,拉希爾因為沒有身份證被捕入獄,沒有回來。

贊恩獨自一人照顧約納斯,想盡了各種辦法試圖去維持自己和約納斯的生活。可是,在經曆過生活無情、不間斷的折磨後,他失敗了。贊恩最終還是不得以地将約納斯給交了出去,因為贊恩深知自己實在無力養活他。

經曆過這件事情,贊恩的心境有了變化,他仿佛懂了當初父母為什麼要将薩哈送出去。到這裡,電影的第二部分大抵就算結束了。


...

贊恩為拿身份證明回到了家,卻被父親無情地告知像他們這樣的底層家庭根本就不配有身份證明。贊恩心如死灰,他感到了深深的無力感,不知道是應該責備自己的父母、還是這個社會。

父親無意将醫院的證明給贊恩看到,從這裡起劇情達到了高潮。在得知到薩哈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之後,贊恩仇視這個社會,他想要報複,卻感到了自己深深地無力。

就這樣,贊恩因為薩哈的死亡,一時憤怒之下殺了人,被抓進了監獄。

後來,在法庭上贊恩控訴了自己的父母,電影到此就算結束了。

其實看完這個電影,自己的内心還是挺矛盾的,不知道該責備誰。是贊恩的父母、贊恩、還是那個黑暗的社會制度?

贊恩父母在法庭上的話讓我很有感觸:

“這是為了讓她擺脫痛苦,和我在一起,她沒有希望,她連睡覺的床都沒有,吃的喝的都不夠,也不能洗澡,電視也看不上。我對自己說,嫁了她,起碼能有大床睡,真正的床,有毯子的床。

你有沒有想過,這不是我們的錯。我也是這樣出生,這樣長大的,我做錯了什麼?如果我有選擇的話,我可能會比你們所有人都好。這不是我想要的。

有人告訴我,沒有孩子,你就不是男人,你的孩子将會是你的脊梁。但他們打斷了我的脊梁,傷了我的心,我詛咒結婚的那一天,我為什麼要過得這麼悲慘?

我這一生都奴隸,你還敢批評我?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你永遠不會,因為你活不下去,你連做噩夢都活不下去,換成你是我,你早就已經上吊自殺了。為了讓孩子活下去,我願意犯下千種罪,他們是我的孩子,沒人有權批評我,我是我自己的法官。”

...

我覺得我們不能去責怪什麼,要試着去接受目前的現狀。我想每個人都要去反思,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出一些改變,我想會變得更好。

願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對待。

倘若沒有,别怕,要勇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