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被稱為“家庭三部曲”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後有《斷背山》中深邃的大山和靜谧的流水,人們一度沉浸在恩尼斯與傑克的真心相映中。七年後,李安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重新回歸大衆視野。

...

觀衆們在影院中驚歎夜晚的藍鲸湧出海面的壯麗之美、流連于人形島嶼的奇異美景時,在結尾,男主口述的第二種經曆打破了一切美好幻想。奇幻漂流和老虎都是假的,原來是他心有猛虎,海上的求生不得使他被迫在逆境中變為野獸。恍然大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内心深處向往着美好的實物,卻總是對殘酷的現實無能為力。人生就是不斷告别和不斷放下的過程,隻有遺憾始終陪伴着我們。

2016年,李安為他的新電影運用了技術革新,采用了120幀/4K/3D的技術拍攝,為的是讓觀衆能比以往更加清楚地身處畫面,感受片中的場景。也許你錯過了在影院中的不凡體驗,但回歸劇情本身,它仍然是一部不應該被忽略的好片子。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影片改編自作家Ben Fountain的同名小說,主角是一個因為家庭原因不得不參軍的19歲男孩林恩。随着軍隊他到達陌生的國度,接受訓練、與戰友并肩作戰。一次遭遇戰中,林恩的班長遭到襲擊,為了營救班長他不惜铤而走險沖鋒陷陣,擊退了敵方,而與此同時他不得不看着班長在他懷中慢慢死去。

因為戰場上散落的一個小鏡頭,林恩此舉剛好被拍攝記錄下來,之後視頻在網速公布,他的勇敢使他一夜間成為了全美民衆崇拜的英雄。

...

為了安葬班長,林恩所在的B班被允許短暫的休假,他們也因此收到德州橄榄球比賽的邀請,舉辦方更想借着民衆的熱情讓B班加入到比賽中場秀的表演中,與當紅明星一起帶動觀衆的熱情。

在體育場,有身材曼妙的啦啦隊員想與林恩交好,聲稱不介意他離去後的山高水長有多辛苦;有林恩的姐姐,想弟弟能借此次機會退伍,回歸普通生活;有看過戰地視頻的國内優秀導演上前問候不停,請求B班出演就此事改編的電影,卻舍不得投入過多的片酬;也有不了解軍隊生活的橄榄球迷,對B班抛去不屑的冷漠眼神……随着與這些形色各異的人接觸,臨近慶典開始,林恩和戰友們的心情卻愈加沉重。

...

中場表演沒有過多的複雜戲份,導演對林恩說,等音樂響起歌手出場、大屏幕從中間打開的時候,“你就與你的戰友一起齊步向前。等副歌開始便向前走,停在舞台中央,你的臉會出現在大屏幕上,你隻需要一動不動,站定在原地直到表演結束。”

演出開始,煙花在頭頂猛地炸開,音響裡的鼓點和人群的喧嚣充斥在林恩眼中,可此時他的腦海中卻不停地閃回生活中的各種片段,有戰場上的恐慌、班長停止呼吸前的目光,以及家人的團聚……等注意力再次回到表演現場,已經是散場的落寞。明明是自己作為主角的慶典,怎麼發生的當下反而感覺置身事外了呢?

...

演出結束,B班準備連夜返回戰場,林恩不得不與女友告别,“有你在這裡,我還真想留下來,跟着你跑掉。”女友的笑容在這番話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你怎麼可以說這種話?怎麼可以說不回伊拉克,你是英雄啊!”原來女孩愛上的是想象中的英雄,而不是林恩這個人。像極了大提琴家傑奎琳杜普蕾年輕時與愛人的對話:“如果我不會拉琴,你還會愛我嗎?”對方打岔說:“如果不會拉琴,你就不是你了。”

林恩在結尾還是堅定地選擇回到戰場上,臨别前他對姐姐說:“我想這就是我的命運。”你可以說這是他們的選擇,可事實上是,他們别無選擇。他們決定為這些不明所以的意義付出全部的青春,面對每一次流血、槍聲,接受每一個生命都可能随時消亡。


...

相比其他大片,這部電影在劇情上并沒有設置任何懸念,我們開始就知道,B班最終還是要回到戰場上去,這場慶典上的表演,隻是他們漫長人生中的小插曲。但這份漫長會逐漸進入你的心裡。

當你是英雄,每個人都是愛你的。當你回歸生活,你是獨自一人。原來,孤獨才是成長的常态,而我們隻能慢慢習慣它。


作者 | 德爾

圖片 | 來自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