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觀影時間幾乎等長的讨論,我和朋友基本上把劇情梳理了一遍。這個電影應該說徹底更新了我對韓國電影的認知。整個片子邏輯缜密,每個鏡頭和所有細節都經過了精心的推敲,幾乎沒有找到邏輯破綻。如果按照這個故事線,幾乎也是不可挑剔的。就不再贅述了。
但是有三點似乎沒有辦法解釋,也是本片令人不解的地方:①為什麼偏偏在書妍回家的時候,會接到來自過去英淑打來的電話?(原理不說,但是時間點為何那麼巧合?)②英淑媽媽可以預見到未來,她是真的巫女嗎?難道這裡面真的有玄幻的因素存在?③所有人裡面,為什麼隻有書妍每次經曆時間變幻記憶沒有被覆蓋,而且會在原地醒來?
其實不應該問那麼細,畢竟整個故事情節需要些基本設定才能開展。但是如果是這樣,那麼這部片子可能就是一個奇幻片,而非完全意義上的懸疑片,因為背景設定并不科學。因此我産生了一種更大膽的猜測,也就是可能隐藏的另一種完全不一樣的解釋——英淑這個人,或許隻是書妍人格分裂之後的一個反社會人格。
有一個細節,英淑在接到書妍電話後去救書妍爸爸的時候,在窗外看到幼年書妍自己打開了煤氣爐,後來燒死了父親。英淑在電話裡就罵她有幻謊症。也許這是真的!為了逃避内心的折磨,書妍想象是自己的母親沒關煤氣爐,而母親也可能因為這次火災發現其實書妍是在撒謊,因此母親可能知道書妍有心理問題,讓她去治療或者存在虐待書妍的行為。這就解釋了,書妍潛意識中把母親映射為英淑的巫女母親,而英淑也慘遭巫女的虐待。書妍就把悔恨和傷痛轉化為對母親的極度怨恨。而當她得知母親也即将去世,過去的事又浮現眼前,導緻她病情發作,回到自己的老宅,開始在腦海中借助英淑這個人自導自演,任由扭曲的内心擺布,接連殺害前來的草莓大叔、警察和回家的媽媽。其中殺害母親的情節無疑是影片的高潮。
影片中的多次反轉和過去-未來的頻繁轉換,其實是書妍腦中不斷更新劇本的過程。簡單來說,書妍是在虛實結合中通過人格不斷轉換,演出了這一場戲。其中發生殺人的部分都是“英淑”完成的,書妍自己被塑造成受害者。
下面就着重解讀一下高潮部分。可以說英淑的經曆,就是書妍實際行動的預演。因此,英淑殺母應該是書妍殺母在腦海中的預演。英淑與媽媽搏鬥的場面,其實與英淑殺母的情節極為雷同,在同一個屋子裡,都是一把尖刀。書妍在下手那一刻,可能是又恨又怕,所以會有“過去”和“未來”的電話聯通——她一邊想救母親,可是另一個人格“英淑”卻要緻母親于死地。在書妍被英淑殺害的那一刻,過去的英淑利用幼年的書妍拖住了母親。
這一幕在現實中,其實是兩個人和三個人格的搏鬥,母親與書妍搏鬥,而書妍與大腦裡的英淑搏鬥。一開始母親挽回了一點劣勢,兩個人一起從樓上摔下來。英淑和母親都沒有死。如果你回顧一下影片就會發現,她們摔下去後,就再也沒有幼年書妍的鏡頭,因為書妍已經摔暈過去了。而這時英淑醒了,占據了上風,殺害了母親。
而結局中書妍被英淑關在地牢裡,是在影射她無力逃脫心魔的深淵,被想象中的自己逼上絕境,所有人關心她的人都死了後,孤零零的她再也無法逃避那個邪惡的自己,書妍這個善良的人格,也被英淑永遠地封存。書妍被英淑這個人格徹底代替。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值得玩味。書妍剛回老家躺在沙發上睡覺的時候,左邊腿上有燒傷的痕迹。而英淑在得知書妍想害死自己的時候,用滾油澆到幼年書妍身上,也是左腿。這應該不是巧合,而是說明書妍内心其實極度想抹去那一段記憶,但回過頭來終究還是在身上隐隐作痛,揮之不去,英淑無疑是在她傷口上撒鹽,這也許就是兩個人格決裂、展開撕逼大戰的開始。
以上内容純屬腦補,不喜勿噴。但是一個片子能精細到這個份上,給人這麼多思考的空間,我給個5分也不為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