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死》,簡陋的房間裡面,死去的是九個人,但生還的那個人,恐怕有比死更加可怕的東西在等着她,但再可怕的東西,也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
故事從順方向邏輯上看,九個表面上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人,被一位蒙面人抓住并關押,十分鐘殺一人,在死亡恐慌的重壓下,在每個人不斷地忏悔揭露和推理下,居然串起了另一個無辜孩子死亡的悲劇,以及,展現了更多其他的犯罪或慘劇。
無辜孩子的父親,同時也是此次犯罪的實施者蒙面人說過一句話“我的孩子犯下最大的錯誤就是經過了你們的人生”,每個人的生命都要和别人産生無數的交集,誰都不知道一個小事會不會發展成蝴蝶效應,萬萬不可動惡念啊,行差踏錯一步,就是不可回去的深淵。
不過,最終導緻孩子死亡的一串事件上,被抓到場的九個人裡,我覺得也有無罪的人。
醫藥公司的職員,按規矩按程序拒絕了有犯罪記錄的新藥申請人,他其實基本上能算害死孩子閉環之外的人了,他也沒有什麼需要忏悔的?
接觸證據的警官,絕大部分程度上是被利用,至于這裡面是否有違規操作,也并不是非常清楚。被搶劫的華人店主,其實也不能算犯罪,認錯人後,警方和檢察院對于證人的調查取證才是定罪的依據,當然,如果華人店主明知搶劫者不是死亡的孩子,卻亂指認,那确實是犯罪。
可後來又想到,蒙面人憤怒的點,似乎并不是犯罪,而是“你們每一個人都有救他的機會,但是你們沒有”。或許這個電影的意義,并不是蒙面人的審判,而是父親的複仇以及審判,所以,這可能也是父親将自己設計死的一個原因?

電影的最絕妙之處,應當屬于最後,被囚禁者,主要是檢察官,已經知道原因後,還被父親牢牢抓住的内心,亦或者,被測試的内心。
檢察官是無辜孩子死亡事件裡最重要的一環,她是誣陷者,或許這位父親正想看看,說着所謂的會悔過的人,是否真的會悔過。
搶槍殺人,等待檢察官的就是萬劫不複,當然,即使檢察官真心悔過,依然是她自己的萬劫不複,隻是這個簡陋的房間裡,可以少兩個幾乎無辜的亡魂,隻是這個萬劫不複的程度,可以不太一樣。
整部電影,不算特别緊湊,其想營造的緊迫感也總覺得少了些什麼,另外我似乎看到了一個邏輯的漏洞,如果神父真的如他所說從未給其他人說過,他聽到真正犯罪者的忏悔,那麼這位孩子的父親是如何得知的?而如果神父或者真正的犯罪者給其他人說了,則這裡不應該隻有九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