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一座城市?
與出租車師傅談天說地,遠離景點,深入街頭小巷去感受煙火氣,聽它的方言,嘗它的滋味,認識在這座城市裡認真生活的人們,或是獨自看一次日出日落,用腳步丈量夜晚路燈下的街道……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看一場關于它的電影,細細品味濃縮在一個鏡頭、一段故事裡的城市,感受不同城市獨特的性格和氣質。
本期我們制作了一份中國電影地圖,用34部電影帶你感受34個省份不同的風土人情。
北京
《陽光燦爛的日子》
1994

改編自王朔的小說《動物兇猛》。“那時候好像永遠是夏天,太陽總是有空出來伴随着我。陽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陣陣發黑。”
20世紀70年代,時代長河中一段特别的曆史時期,對于在北京部隊大院生活的馬小軍來說,是他五味雜陳又陽光燦爛的青春成長回憶。回憶開始于70年代,電影拍攝于90年代,忠實地記錄了那時的北京,盧溝橋和橋下的那場沒打起來的群架,米蘭家門口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北展劇場的水泥圍欄……
電影裡過了二十年,電影外又過了三十年,北京城不再是當年的北京城,又好像什麼都沒變。
上海
《蘇州河》
2000

蘇州河,又名吳淞江。起于上海市區北新泾,至外白渡橋東側,彙入黃浦江。
泛着垃圾的蘇州河,綠色的河水和昏暗的天空,馬達和牡丹的愛情在一次次騎着摩托從蘇州河上疾馳而過中開始,又在蘇州河裡結束。美美一直以為沒有什麼牡丹,一直以為沒有那樣的愛情,直到她在蘇州河邊看到兩人的屍體。童話永遠不會成為現實,所以才稱之為童話。
“如果我走了,你會像馬達一樣去找我嗎?”
“會。”
“會一直找嗎?”
“會。”
“會一直找到死嗎?”
“會。”
“你撒謊。”
天津
《師父》
2015

一部有情有義有規矩卻無“俠”的武俠片,從《師父》裡看天津傳統文化裡的“規矩”。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江湖之中,規矩為先。從武行到腳行,都有着大大小小的規矩:“踢館要踢到第八家”、“街頭打架不見鐵器”、“徒弟得本地找,天津人容天津人”、“小車不值錢”、“退出腳行,就别再留着腳行的小車”。
鄭山傲說,津門不教真功夫,陳時說,一生隻收徒兩人,兩條規矩,成了整部電影的沖突所在。
重慶
《瘋狂的石頭》
2006

一部橫空出世的國産小成本電影成了中國喜劇的經典之作,着實給觀衆帶來了驚喜。
重慶某瀕臨倒閉的工藝品廠在推翻舊廠房時發現了一塊價值連城的翡翠,不料國際大盜與本地的小偷三人幫都盯上了翡翠,他們與工藝品廠保衛科科長包世宏長圍繞着這塊石頭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就像山城重慶本身一樣,多支線環環相扣的故事線橫空交錯,融合了大量重慶四川等地的方言,把英式黑色幽默成功本土化,形成了一種光怪陸離的戲劇感。
友情提示:一定要看重慶話版本。
黑龍江
《白日焰火》
2014

第64屆金熊獎最佳影片。
拍攝地在零下三十度的冰城哈爾濱,這座城市冰冷、落寞的氣質和壓抑灰暗的情節和桂綸鎂飾演的洗衣店女工或淡漠或悲哀的臉都契合在了一起。雪地,冰場,舞廳,夜總會,凍結的松花江面,殺人的冰刀,還有那件兩萬八的皮氅,這是一個屬于寒冬的故事。
吉林
《hello!樹先生》
2011

一個被邊緣的小人物的掙紮。
影片大部分在吉林遼源市拍攝。一排排平房,漫山遍野雪地裡的荒草,樹在這樣的環境中度過了他的童年,他目睹了父親失手把哥哥勒死,父親也死了,成了他精神的枷鎖。樹反抗過,但很快妥協了,他想成為别人口中的樹哥,卻不得不對二豬下跪認錯,唯一的朋友死在礦難中,小梅也離他而去,母親和三弟搬去了城裡。然後樹癫狂了,他活在幻想中,得到了幸福的結局,而在别人眼裡他隻是一個在荒野裡奔走的瘋子。
遼甯
《鋼的琴》
2010

一部充滿溫情的喜劇電影。
故事的背景是21世紀初,東北的老工業區走向衰敗,遼甯一家大型鋼鐵廠倒閉,工人下崗另謀生路,廠區長滿荒草。下崗工人陳桂林要跟前妻争奪女兒的撫養權,而女兒想要一架鋼琴,于是生鏽的車間重新開始運作生産鋼琴需要的零件,藝術和工業在這部影片中似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最終,鋼琴造成了,起重設備吊來一架鋼琴。所有人沉默的看着陳桂林的女兒彈着鋼琴。
這是一場送别儀式,我們能清楚地感覺到一個時代緩緩落下了帷幕。
内蒙古
《狼圖騰》
2015

錫林郭勒草原上的生态平衡。
這是一部中法合拍的劇情片,改編自姜戎同名小說,本片請來了最會拍攝動物題材的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曆經7年籌備這部《狼圖騰》,光養狼一個環節就耗時3年。他用其獨有的鏡頭語言,把我們帶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看人狼之間如何彼此尊重,和諧共處。
這部電影講述的人和人、人和狼的關系值得深思。
河北
《唐山大地震》
2010

幕後花絮中記錄了一場燒紙的戲,地震10年以後,大街小巷都在燒紙,祭奠家裡失去的親人。劇組請了很多唐山的群衆演員。整條巷子裡頭一片哭聲,當時馮小剛說:“停,停,我們拍完了。” 他們說:“我們停不下來。”
這場災難不隻是一個家庭的傷痛,也是上萬個家庭的傷痛,是整個國家的傷痛。
新疆
《第一次的離别》
2018

這是從新疆沙雅的土地上生長出來的故事。
作為導演也是講述者的王麗娜說“胡楊木做成獨木舟,行駛在塔裡木河上,駝鈴聲從塔克拉瑪幹腹地傳出,千年的胡楊樹葉沙沙作響,那是你從未想過的另一種生活,隻在那種河水、沙漠、戈壁、胡楊勾勒的遼闊的原野,才能感到掠過的狂風其中的混沌數學和勃勃生機,我們的童年都是從這片土地衍生出來的,它負載着曠野的無序感。”
甘肅
《新龍門客棧》
1992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甘肅的西北大漠上那種野性和滄桑的美,成為了許多武俠影人們的首選地。
茫茫大漠之上的龍門客棧迎來了它的江湖,風情萬種的金鑲玉也迎來了她的兒女情長。影片最後,金鑲玉一把火燒了自己經營多年的龍門客棧,追随周淮安而去。《新龍門客棧》成了武俠片中的經典,張曼玉也成了唯一的金鑲玉。
青海
《可可西裡》
2004

可可西裡,意為“青色的山梁”、“美麗的少女”,在那裡有草原,有雪山,有飛馳的藏羚羊,有生命和信仰,還有死亡。
影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創作,以新聞記實報道的形式,從一個随隊采訪記者的角度,講述了荒涼的無人區,可可西裡巡山隊員們與瘋狂兇殘的藏羚羊盜獵分子展開殊死鬥争,最終全部犧牲的慘烈故事。
“你看過磕長頭的人嗎?他們的臉和手特别髒,但他們的心特别幹淨。”
陝西
《白鹿原》
2017

《白鹿原》以陝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展現了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争。
影片中的麥田、祠堂、戲樓、老腔、碗碗腔、皮影……導演王全安從風景、風俗、風情三個維度建構了一個雄壯、厚重、蒼涼的陝西形象。
甯夏
《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
1995

沙湖、鎮北古堡、沙坡頭、雞鳴驿城牆……《大話西遊》中出現的場景也随之成為經典符号之一。
大漠中,城樓上,落日下,紫霞看着漸漸遠去的孫悟空對夕陽武士說:“那個人樣子好怪啊。” “我也看到了,他好像條狗啊。”
“苦海 翻起愛恨 在世間 難逃避命運”
孫悟空終究要戴上緊箍咒,随唐僧踏上取經的路,就像我們無法剝離千絲萬縷中命運的安排。
河南
《一九四二》
2012

《一九四二》取材于1942年河南大旱導緻的饑荒,千百萬民衆離鄉背井、外出逃荒。
這是發生在抗日戰争中鮮為人知的一段曆史,影片分兩條線索展開叙述:一條是逃荒路上的民衆,主角老東家作為典型的封建地主也無法對抗這場災難,他被迫逃荒,又親眼目睹家人一個接一個死去;另一條是國民黨政府,他們的冷漠和腐敗推動和加深了這場災難。
而在這場災難背後,我們每個人都是當年的幸存者。
山東
《鬥牛》
2009

豆瓣評分8.0的黑色幽默電影。黃渤憑借此片拿下了第49屆金馬獎的最佳男演員。
這是一部由黃渤和一頭牛主演的電影。在山東農民“牛二”心中,他的任務就是看管好這頭共産黨留下的奶牛“九兒”,他淳樸善良,堅韌忠誠,而整個村子如今隻剩下他和這頭奶牛,影片最後,手裡攥着的八路軍寫給他的“牛二之墓”被風一吹變成了“二牛之墓”,牛二說他不會再下山了,一人一牛就這樣留在山上,直到老去。
作為一部“喜劇”,結局未免過于悲涼了。
山西
《山河故人》
2015

故事開始于山西汾陽,又分為三個時間段:1999年、2014年和2025年來講述一群人和他們的故鄉的故事。在這些人中,有人選擇留在故鄉,有人選擇了離開,有人離開後又歸來,也有人再也沒能回到故鄉。而失去了故鄉的那些人,他們像無根浮萍一樣飄在這個世界之中。
山河依舊在,故人何時歸?
安徽
《卧虎藏龍》
2000

大漠孤煙為武俠,山水如畫亦是江湖。
李安的江湖便是這樣一幅清淡的水墨畫。
安徽宏村,皖南古建築的粉牆青瓦與周邊山色倒映湖中,玉嬌龍曾在此點水而過;木坑竹海,玉嬌龍和李慕白立于竹海之上打鬥的場景也堪稱經典。
玉嬌龍想反抗所謂的禮教規矩,遁入刀光劍影、快意恩仇的江湖,她失敗了,她也不願跟羅小虎回新疆,所以她跳下去了。
湖北
《影》
2018

這是一個關于替身的故事。有刺殺,就有影子,影子必須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替主人博回一命;影子又必須與真身互為一體,令旁人真假難辨如同孿生。
《影》的故事起源于《三國演義》,故事中的沛國以及境州在荊州一帶。張藝謀導演摒棄了過往擅長的濃郁色彩,選擇了水墨風格,恰好地用鏡頭為荊州找回了古時的那份韻味,描摹出了一副水墨山水圖。
湖南
《那山那人那狗》
1999

一部溫情的文藝片。即将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着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系,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延展的山路,層層梯田,在茶樹間的侗族少女,令人舒适的風景與人物的感情完美結合在一起,把這條本沒有感情的郵路走出了親情的味道。
江蘇
《遊園驚夢》
2001

一部融入了蘇州園林和昆曲的電影。影片用短短兩小時,道盡了20世紀30年代的蘇州城。
電影拍攝地選在蘇州拙政園,再現了當時榮府的古雅華貴。同是用戲曲講故事,不同于《霸王别姬》氣勢恢宏的京劇,《遊園驚夢》中的昆曲婉轉于江南的幽深庭院,吳侬軟語中将故事娓娓道來。
四川
《觀音山》
2010

三個在城市底層遊走的青年,租下了一個失去兒子和丈夫的女人的房子,四個人在相處中相互慰藉獲得了力量。電影中四人一起修繕了觀音山上破敗的觀音廟,也講述了生死與信仰的永恒話題。
除了劇情本身,影片還記錄了大量成都普通民居、菜市場、酒吧、商場的鏡頭。或許在這部影片中,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成都。
貴州
《無名之輩》
2018

這是2018年豆瓣評分最高的華語電影,一部多線叙事的荒誕方言喜劇,西南官話給不少觀衆帶去了親切感。
除了道出小人物在這個世界拼命活着的辛酸,《無名之輩》還講了一段劫了一堆模型手機的劫匪和高位截癱的人質的愛情故事。
“我數三聲,你不開槍,你就是個趴皮。”
“瘋婆娘。”
雲南
《追兇者也》
2016

這部電影主要取景于雲南東川。
一樁兇案發生在偏遠的西部村寨,汽修工宋老二被警方推為首要疑兇,為了洗清嫌疑,宋老二和另外兩人在荒蠻的西部上演了一場充滿嬉笑怒罵的黑色逃殺。
作為中國少數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和犯罪片拍攝取景最多的省份,雲南本身就表達了故事的氣質取向,形成了一種天然的荒誕現實主義氛圍。
廣西
《夜莺》
2013

桂林山水甲天下,許多影視作品都曾在這裡取過景,《夜莺》就是其中一部。
從《蝴蝶》到《夜莺》,法國導演費利普·彌勒這一次同樣借助動物來修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影片中爺爺、孫女和一隻夜莺踏上北京去往桂林的歸鄉的旅途,也是一次回歸家庭、回歸自然、回歸本心的旅程。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停一停,去找回被忽視的親情和愛情。
西藏
《喜馬拉雅》
1999

從法國人的角度看喜馬拉雅。
在這部電影中,可以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磅礴的氣勢,展現出了藏民獨特的民族特性和宗教文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循環相生,聖潔的雪山和湖水、行走在群山中的兩個隊伍,神秘又神聖的天葬場景、喜馬拉雅的地理風光和藏族獨特的人文精神都一一在影片中體現。
浙江
《碟中諜3》
2006

加入了中國元素的美國動作片,其中的高潮戲選在了浙江省嘉善縣的西塘古鎮。作為江南六大古鎮之一,小橋流水的古樸氣質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東方美感,人們在河邊釣魚,穿過小橋,坐在家門口聊天,而在這樣靜谧美好的場景中,湯姆·克魯斯則演繹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追殺,這種強烈的反差增強了影片的戲劇張力。
江西
《我不是潘金蓮》
2016

在這部“現代官場現形記”中,最諷刺的最心酸,荒誕之處卻也是現實。觀衆對電影劇情評價褒貶不一,但構圖方面卻有新奇之處。
影片主要以頗具東方韻味的圓形畫幅呈現,馮導在構圖方面做出了大膽的嘗試,也給觀衆帶來了新視角。圓形的畫幅配上婺源山水,每一幀都似乎能成為一幅單獨的畫作。
廣東
《讓子彈飛》
2010

麻匪散白銀的“鵝城”場景,取景于廣東第一僑鄉“華僑文化的典範之作”開平碉樓,中西結合的多層塔樓式的建築風格為影片營造了荒誕的氛圍,至今仍保留着新舊社會交替東西文化結合的獨特韻味。
福建
《瘋狂的賽車》
2009

“瘋狂系列”的第二部,結構比《瘋狂的石頭》更複雜,由四條故事線交織而成,除黑色幽默外,還有了其他内涵。電影中的自行車賽主賽道在廈門獨具特色的騎樓建築最為集中的中山路取景,成為組成電影的特别元素之一。
台灣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1

五十年代的台北本身就是一個符号。
這是一部改編自台灣青少年真實殺人事件的電影作品。當時的台灣經曆了政權更替、經濟衰退、社會動蕩,大量外省人操着各地的口音從大陸逃亡到台灣。這一切都讓當時生活在台灣的人對自我身份的确認産生疑惑,也對未來感到迷茫和不安,理想主義從中産生又被輕易地擊碎了。這部電影就通過影片裡的幾個人物和他們的故事,講述了60年代的台灣年輕人的理想主義的生和死。
海南
《非誠勿擾2》
2010

愛情是一場修行。這部電影探讨的婚姻和人生對大多數人都有觀看價值。
笑笑和秦奮試婚房的場景選在了三亞的一個原始森林裡進行拍攝。為了滿足劇情需要,劇組工作人員還在原來木屋的基礎上往四周擴建。由于搭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建成這棟别墅共耗費了2個月時間。而三亞也成為了情侶理想的旅遊城市。
香港
《歲月神偷》
2010

上個世紀60年代,風雲變幻的香港。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受到内地運動的波及,更要面對不時登陸的台風暴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在街尾以做鞋為生的鞋匠一家四口一夜之間陡生變故……面對歲月這個最大的“神偷”,他們該如何抵抗?
澳門
《伊莎貝拉》
2006

故事發生在澳門回歸的時代背景下,電影名叫《伊莎貝拉》,影片中離開的母親和走失的狗也叫伊莎貝拉,在葡萄牙語裡譯為“上帝的誓約”的伊莎貝拉,既代表着一個時代的逝去,也見證了另一個時代的回歸。
而在電影外,父女倆相見重逢回歸生活未嘗不是那個社會群像的寫照,時代所關聯社會的千絲萬縷,也隐含在電影之中了。
結 語
這些電影,或借小人物的故事窺得時代長河的一角,或借當地獨特的性格氣質為電影故事添色,或直截了當展示當地最濃厚的地理人文……城市作為曆史、文化和社會的載體一直是電影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而每一座城市都有它最獨特之處,又在不同人眼中展示出不同的姿态來。
如果你想去哪座城市旅行,不妨先看一看關于它的電影,然後在城市中尋找曾在電影中出現過的場景,或許能帶給你故地重遊的奇妙體驗。
至此34部電影已全部為您盤點完畢,感謝您的閱讀。
文章首發于公衆号:鐵鍬有話說(TQ108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