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無劇透,請放心食用。有部分劇照易引起不适,請小心。

...
《辛德勒的名單》

昨天下午花了三個小時看《辛德勒的名單》,直到今天下午才寫完這篇我稱之為“影評”的東西。

首先,以我的頭發做擔保,這絕對不是一篇合格的影評,我也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推薦者。為了避免你看完覺得失望——來,打個預防針。

...
電影中的辛德勒

看完電影之後并沒有像别人對我說的那樣,感動得稀裡嘩啦。

說實話,看到最後我也沒留一滴眼淚。是真的很難做到感同身受,一是時間久遠且隔岸觀火,二如題目所述,觀影時沒有從辛德勒的角度出發。

盡管我說難以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卻很有感觸。

...
人群中的紅衣女孩

我恐懼這歡樂的屠殺裡暴露出人性邪惡的一面,揪着心和紅衣女孩躲在床底。

女孩頑強求生最後卻血肉模糊的躺在推車裡,伴随着納粹軍官的鋼琴曲,無數鮮活的生命在醜惡的激情中消亡了。

...
紅衣小女孩

紅衣小女孩作為整部電影唯一的色彩,提醒我這不隻是特别的電影表現手法,更是現實。

而這種現實的殘酷程度遠超我們的想象。

01

不從電影主人公的視角切入,是因為《辛德勒的名單》不是小說,不是戲劇,不是詩,不是故事。

它在借電影之手叙說曆史事實,讓和平年代的我們看看那些殘忍的過去。

電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了加強它的可觀賞性,一定削弱了納粹黨衛軍的殘暴與嗜血性,美化了猶太人受迫害的處境。

...
射擊中的阿蒙

電影中提到的生化實驗,阿蒙向打獵一樣随心所欲射殺集中營裡的猶太人已經接近人性的底線,導演也不想多談吧。

我們真的接受不了。

02

我記得高中曆史書講南京大屠殺的那部分,有張日本士兵提着人頭對鏡頭嬉笑的照片,那張照片我至今都忘不了。

現在想來,那可能是少數幾張官方認為民衆能夠接受的照片。不是那時候拍照技術不好像素不高,而是所有我們可見的照片都進行了模糊化處理。

...
紅衣小女孩的結局

即使這樣,接受起來也真的真的很難。

03

于是我就想,是什麼原因讓猶太人遭受滅種的迫害。反猶主義甚至成為國家意識形态使這麼多人瘋狂,喪失人性。

...
劇照阿蒙

宗教是一個淵源。猶太教與基督教的宗教對立與矛盾沖突使猶太民族有一種民族優越感。

這句話看起來似乎怪怪的,這場大屠殺有一個主要原因是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優越感。

怎麼扯上猶太民族的優越感呢?

猶太教與基督教同根同源,最後卻分道揚镳走向對立。

其中很重要的分歧是猶太教認為猶太人是上帝耶和華的“特選子民”,而基督教認為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猶太民族的優越感大部分來自于這個宗教學說。

優越感本身沒有問題。隻是當優越感變成一種特權時,問題就來了。

...
猶太人被納粹聚集

巴比倫王國滅了猶太王國,猶太民族失去了國土,作為一個有着獨立民族意識的民族,猶太族“寄居”在其他國家。

單單寄居也沒有問題,但是我們都知道猶太民族的智商在世界民族中數一數二。

電影中借阿蒙之口說:他們有魔力。

...
這一段還請去看呢

二戰伊始的德國猶太人,掌握了德國國家經濟要脈。戰争需要資金,對于納粹黨衛軍來說,猶太人是有錢無權的那一類人,就像籠子裡的小白鼠,任人宰割。

對于德國人民來說,德國境内的猶太人我行我素,幾乎以經濟手段控制了德意志國家,當然這隻是人們的臆想。

另一方面是不滿猶太人的民族優越感,部分德國民衆認為猶太民族不屬于德意志,于是猶太人在德國的公民權就這樣在輿論中被剝奪了。

公民權是人權的核心,剝奪公民權意味着言論無意義,行動無效果。猶太人在二戰時的德國就處于這樣絕對沒有權利的狀态。

當統治者集結了一群暴民,屠殺就在這樣的碰撞中發生了。

...
其實是就地執法04

屠殺越演越烈,納粹黨衛軍在不斷的殺戮中殆盡了人性。文明一下子倒退到隻有動物性沒有人性的時代。

...
危機愈演愈烈

在全民失智的狀态下,“衆人皆醉我獨醒”的意識實在難得,然而很多醒着的人不僅不敢相信自己醒了,甚至還要裝裝醉。

...
人群中的辛德勒

辛德勒是醒着的,意識到自己醒着并做了一些醒着的人該做的事。

哪裡有反抗哪裡就有壓迫,對于猶太人來說辛德勒是英雄。他作為納粹黨員,本應該成為迫害猶太人的一員。他卻反抗并戰勝了人性的醜惡面。

而我們隻限于驚訝他拯救出了多少猶太人,很難有其他感受。但是作為一個有人性的人,我敬佩他是戰勝人性醜惡面的英雄。

在沒有人性的時代願意遵循自己的人性是難能可貴的。就像你會歌頌救你于黑暗中的光亮,而不會歌頌太陽。

05

德意志民族确實是優秀的民族,二戰後勇敢的承認錯誤,對下一代的教育毫不含糊。

但是誰應該對此負責呢?隻是當時參與屠殺的納粹官兵和現在還在反省的德意志嗎?

不隻他們,是世界上的每一個人。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為人類曆史上的大屠殺負責,我們都應該警惕這種人性的喪失。

每個人都有人性,就都有喪失人性的可能。

迫害猶太人的德國納粹,在南京進行屠殺比賽的日本軍官,他們也有人性,隻是他們人性被裹着“民族主義”外衣的“極權主義”囚在了内心的最深處。

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殺人狂魔,以殺人數量定英雄。他們也沒想過死在自己“正義之劍”下的是和自己的父母,妻兒一樣的人。他們更沒有想過這樣的行為有違人道。

這樣的曆史真是讓人覺得瘋狂又後怕。

...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的最後,如圖。

那些幸存的猶太人問一個蘇聯兵他們應該去哪裡。蘇聯兵說東邊和西邊的人都不歡迎你們。

從我的角度解讀這一段:我們存有太多偏見,這些偏見、這些所謂的民族優越感都可能讓“特權主義”“極權主義”有機可乘。

我們卻不自知。

人性是世界上最琢磨不透的東西,所以我們都應督促它走上高尚之地,警惕它離我們遠去。

06

以兩張圖結尾。

...
猶太小男孩

...
德國小姑娘

人性在善中開出善之花,在惡中結出惡之果。

謹以此文,歌頌那些黑暗中依舊閃着光芒的人性,歌頌人間的愛與暖。

謹以此文,歌頌人人平等,警示無處不在的人性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