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日七夕,這個中國古老的情人節。
當你和自己愛的人,幸福的依偎在一起時,推薦一部歌手李健曾經看過十幾次的電影《假如愛有天意》。
這是一部讓全世界觀衆都感動過的愛情電影。看看這些評論,就知道它有多麼的成功。它會“帶你陷入自己的回憶”,“一部永恒的浪漫愛情電影”“韓國最好的電影之一。”
《假如愛有天意》很内斂,喜中蘊悲,人若有情,便是幻化成下一代也會在一起。
1.故事梗概:
這是一個關于初戀的故事——由一對母女發生在二個不同年代的愛情故事組成。
一個在遙遠的1968年,另一個在2003年的現代。
1968年夏天,身為富家千金的珠喜,在暑假時無意間遇上了一個叫俊河的男生。
但當珠喜參加學生運動,被催淚瓦斯熏得眼淚漣漣時,俊河卻踏上了參軍遠去的列車。
珠喜依依不舍地在轟鳴的汽笛聲中奔跑,大叫俊河的名字,“你要活着回來!”
最後俊河活着回來,但他的雙眼已經看不見了。他沒有告訴珠喜,他隻是說“你沒有變,還是這樣美麗。
他騙珠喜自己已經結婚,生活得很好。
珠喜心碎地嫁給了俊河的朋友,三年後生下了女兒梓希。
當丈夫死後,才有人告訴她,俊河已經去世了。他在珠喜結婚後才娶妻生子,當年說謊,隻是不想拖累她。
2003年,正在上大學生的梓希,是一個有個性的倔強女孩。
她暗戀着戲劇學會的尚民,卻被同樣暗戀尚明的好友要求代寫情書,結果反而促成了他們。
但她不知道,尚民其實也喜歡着自己。
終于,圖書館門前的一場大雨,讓兩個互相有好感的人走在一起。
梓希給尚民講述自己的母親珠喜的愛情故事,發現原來尚民的父親,就是當年珠喜深愛的俊河。
當俊河取下當年作為定情信物的項鍊,戴在梓希脖子上時,兩代人的愛情終于彙合,得到圓滿。

圖片發自簡書App
影片2003年1月在韓國上映,獲得154.5萬觀影人次。剛出道的孫藝珍也憑借片中的清純形象,成為當時韓國的“國民初戀”,并拿下了青龍獎、大鐘獎、百想藝術大賞的最佳新人女演員獎。
2.電影拍攝的每個小橋段都充滿了精心安排的唯美、細膩、感傷。
比如,俊河和珠喜在舞蹈課上翩然起舞,輾轉過幾個舞伴,終于手拉手,複又快速分開,彼此眉目間溫存笑意,那是擋不住的情愫。
當梓希得知心儀的男生對自己也有愛意時,即使有傘,卻選擇淋雨奔向愛人。
“我不是唯一一個有傘而淋雨的人。”
這些騷動細節,讓看電影的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找到曾經心動的瞬間。
“無論本身的故事脈絡如何,一切優秀的愛情橋段,無非隻是一劑催情的旁白,每個人都隻會在自己的故事中哭泣。”
3.影片的畫面唯美。
韓國青春愛情片慣于注入自然元素——廣闊碧藍的大海,蔥蔥郁郁的群山,清幽曲折的小溪,簡陋溫馨的田園。
每一個背景仿佛都像東方的山水畫一樣精緻、細膩、淳樸,與整體的散文化風格一脈相承。
4.影片的配樂唯美。
一開始,弦樂版《卡農》徐徐奏起,把我們帶回到那個久遠的年代
這些點睛之筆的配樂,恰如其分地充當了對電影诠釋的紐帶,對烘托影片整個氣氛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5.導演用心設置了許多前後呼應的細節, 這些“命中注定”的巧合,讓最後“俗套”結尾更容易為觀衆接受。

圖片發自簡書App
比如片中淋雨的場景。
前一代人的故事裡,珠喜和俊河在鬼屋度過了歡樂的一天,兩人在草棚中避雨。
後一代人的故事裡,尚民假裝沒帶傘,用衣服為梓希遮雨去圖書館。
這兩個時刻,也正是兩對男女愛情升華的時候。
還有片中的“彩虹”,一共出現了3次。
象征着愛和希望。
正是有了這些前後呼應的細節,女兒與母親兩代人的愛情才最終拼湊合圓,讓愛情天定,緣分人為的愛情法則真實可信。
簡而言之,《假如愛有天意》不是《泰坦尼克号》式潇灑悲壯的史詩,也不是《情書》般哀愁清寂的詩歌,它更像是生活化的日記。
它沒有太深的含義,不乏庸俗的煽情,還包含着太多的不可思議,但它可能捕捉到愛情最神奇的一面。
它告訴我們,愛情,隻要你相信,才能看到它。
斯人若彩虹,遇見方知有。祝七夕快樂,願有情有愛的人們,常相依,不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