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長評的一個片段。為了和米澤某部作品對參而寫的。

在裡昂獨居的階段,他對盆栽懷有一種拟人化的感情,将其視為與自己相似的朋友,也就是自己的鏡像。而在瑪蒂爾達開始與其共同生活後,由于後者一直認為盆栽與自己十分相似,她不可避免地将對裡昂的感情投射到盆栽之上,仿佛普魯斯特借由馬德萊娜小蛋糕的味道追尋童年記憶的殘像。類似地,由于瑪蒂爾達——非象征性的、活生生的朋友——進入裡昂的生活,他賦予盆栽的朋友屬性也被削弱,使得盆栽由“裡昂的拟人化朋友”逐漸變成“裡昂的真正朋友”的象征。

同時,由于瑪蒂爾達接過照料盆栽的任務,她将盆栽由裡昂身側拉至兩人的中間,使其從獨屬于裡昂的朋友轉變為兩人共同的夥伴。正如上文的分析所言,兩人都在盆栽身上看到對方的影子,于是盆栽由裡昂的鏡像,變為類似于兩人中介物的雙面鏡:“如果你需要跟我說話,就對它說出我的名字;你就會出現在我的鏡子裡,我也能在你的鏡子裡跟你說話。”(J.K.羅琳《哈利·波特與鳳凰社》,馬愛農等譯)結尾處,裡昂與兇手同歸于盡,如同小天狼星穿過帷幕,于是吸引盆栽的兩個磁極隻剩下一個,其“雙面鏡”的身份也随之消失。

需要注意的是,在剛得知裡昂的死訊時,瑪蒂爾達仍然希望成為殺手;與飯館老闆托尼和校長談話後,她才放棄這一夢想,回到之前的學校——而這一觀念的轉變過程,與其“放生”盆栽的行為完全是同步的!我們不由得想到,裡昂以盆栽自诩,是否也是因為其無根的特質與殺手職業的特征相合呢。

所以,在“瑪蒂爾達得知裡昂的死訊”到“瑪蒂爾達放棄成為殺手,回到學校,并放生盆栽”這一段短暫的時間内,無根的盆栽仍然映射着無根的瑪蒂爾達。到這一階段為止,盆栽的身份完成了“裡昂的鏡子-裡昂與瑪蒂爾達的雙面鏡-瑪蒂爾達的鏡子”,共計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隐喻了殺手精神的傳承。

最後,瑪蒂爾達回到學校,擁抱安穩的學生生活,終于不再是無根的浮槎;裡昂也已長眠地下,除瑪蒂爾達與盆栽的未來外,再無挂慮與憂懼。在瑪蒂爾達将盆栽種進土壤,自己也找到新的生活後,裡昂一生無根的靈魂也得以附着盆栽的根須,在瑪蒂爾達身旁的土壤中安息。于是,裡昂、瑪蒂爾達與盆栽都獲得了它們一向缺失的根系,三者相互映射,不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