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還要繼續,我們不隻為我們自己而活着。死者永遠活在生者心裡,而生者在死者的陰影中慢慢死去。

破碎的靈魂被執念粘連,溫情下是令人喘不過氣的重擔與謊言。對于阿德裡安來說,一切終将過去;但對于安娜來說,她将活在失去弗蘭茲、阿德裡安與養父母的處境中,進退維艱。她一人承擔了屬于三人的痛苦,乞求原諒的阿德裡安相比安娜而言無疑脆弱懦弱而自私,他是還沒走出母親懷抱的孩子。電影海報似乎有此暗示:安娜勇敢而堅定地注視,而阿德裡安閉眼,呈現出天真的逃避姿态。

喜歡安娜與阿德裡安從山洞陰影走向陽光下時,電影由黑白轉向彩色的色彩變幻。電影色彩轉換象征着虛實與情感的交融,最後變為彩色,是否映證着安娜可以靠新的際遇走出陰影?更喜歡的解讀是安娜找尋到了屬于自己的自由,她将死亡之景作為走向新生的希望,實現了自我的重構。

阿德裡安與弗蘭茲交疊着倒在戰壕中的那幕讓我想起米蘭昆德拉在《不朽》中的描述“仇恨的圈套,就在于它把我們和我們的敵手拴得太緊了,這就是戰争的下流之處。兩個眼睛瞪着眼睛相互刺穿對方的士兵親密地挨在一起,血也流在一起。”

喜歡電影的對稱設計,安娜兩次穿新裙子,阿德裡安拿着弗蘭茲的信來到德國尋找安娜,安娜拿着被退回的信來到法國尋找阿德裡安。這些巧妙的對應結構十分精巧。

車站中阿德裡安與安娜送别時的那一吻無比纏綿,克制下的情動如此具有張力,不由得想起《沉靜如海》。

片尾曲後的鏡頭花枝搖曳,似乎能聽見風吹過樹葉的聲音。然而遠景下的城市仍然一片黑白,走出戰争的陰影還需要多少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