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孩子》12集加番外終于全部更完。先直接說結論,雖然大家都很希望國内再出一部像《隐秘的角落》的那種高分懸疑大爆款,不過《消失的孩子》并沒有達到,目前應該算是腰部熱劇。當然,這個所謂的“腰部熱劇”隻是相對于2020年的《隐秘》而言,事實上,談到口碑,今年的懸疑劇,去掉有軟科幻色彩的《開端》跟有奇幻色彩的《異物志》,《消失的孩子》開分至今7.7,已經是最高的了。沒有跟第二名拉開太多差距的那種最高(《膽小鬼》、《庭外》均7.6),咳咳,心裡想驕傲卻不敢太驕傲的感覺。。。
克制克制!比較接近,确實不敢大吹。。
其實如果沒有重複到誇張的剪輯,我認為《消失的孩子》是肯定能上8的,如其他網友所說,導演剪輯想讓故事呈現更完整,不夠信任觀衆,也許也有台播時長的限制問題,所以導緻了這方面沒處理好。我記得《隐秘》的時長飄忽不定,有些集長時間對比,甚至隔了十幾分鐘将近二十分鐘,而《消失的孩子》的集長,全在一個小時左右,太工整了反而成了限制,限制到最後就是拖累。。不得不承認,這确實是個很大的拖累點,但有一說一,劇本殺式的視角呈現還是值得肯定。
《隐秘的角落》在最後其實為過審等問題剪輯壞了,這個過于工整的故事相對于《隐秘》,過程觀感不如,但真談完整性,其實還是高于《隐秘》的,盡管并不是完全閉合的那種完整(懸疑推理類作品完全閉合也不可能吧?)。可惜這種高于,還是幹不過過程的觀感。
《隐秘》裡,它幾乎每一集的集尾都有個強沖突,勾着觀衆看,看看後面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了制造強沖突,故事的一些底層邏輯其實亂了,不單是剪輯的問題。但過程的觀感就是棒,這是怎麼也否認不了的。《消失》呢?工整到削弱了懸疑氛圍。比如第10集結尾,林吳去袁家,許袁在裡面一個躲着一個埋伏,這其實是很有看頭的。可第10集結尾,警方也發現了問題,意味着都不用想,警方也會趕到,林吳包括小孩,大戲還沒有上演,大家就知道了肯定沒事。。
真的,過于工整了!工整到沒看過原著的觀衆都能猜出沒事,大哥,你這可是懸疑劇啊!咱不能這麼工整,懸疑氛圍都被沖淡了。。
原著最強的其實就是那種氛圍,詭異的氛圍,然後巧妙碰撞,大戲後又另有隐情。原著的時間線其實是模糊的,這也增加了那種氛圍,讀者沒猜到有關,還以為是兩個故事。而劇裡,時間線給出的太直白,反而容易猜。時間線給的太直白也是想工整導緻的。。
我的看法是:可以工整,但應該把觀感放在第一位,然後再盡量追求工整。工整本身是很難的,難過觀感,但市場導向下,觀感放第一位沒錯。
最後再說說人物,相對于原著,劇中的人物除了有一些表演痕迹,對人物塑造其實是有加成的,這點尤其值得肯定,也是追求工整的産物,良性産物。相對于原著,劇進一步深耕形象化了人物,包括我之前認為不符合原著、跟原著出入最大的吳昊宸,也就是演吳駿那位,沒想到後來還挺高光,蠻意外,被打臉的很舒服,認了。
隻能說,追求工整真的有功有過。劇還是好劇,希望被更多人看到。之所以打5星主要還是鼓勵劇集工業化進程。在之前,懸疑劇不是大爆就是大撲,現在國内平台已然在學習歐美,深度探索劇集制作的工業化進程(誇),在路上了,這很好。所以誕生了一大批6.9至7.9間的穩定好劇(其實也不是一大批,但絕對比以前多,多了很多,否認不了!)。這是個好現象。因為腰部認同足夠多,我們才能迎來下一部真正的神劇,是吧?該肯定還是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