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完了這塊中華曆史文化上一塊閃閃發光的瑰寶。相信很多人無一例外都對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略有耳聞,說來慚愧,小時候隻是知道大概的故事和結局,長這麼大第一次認真地看他們的故事,也還隻是通過電影的形式來感受其魅力。雖然沒看過原著小說,很多劇情與細節我不了解,也不知道改編不同之處在哪裡,但我不得不說,徐克這部梁祝實在是拍到我的心坎裡去了。伴随着凄美婉轉的《梁祝》音樂,我寫下這篇文章,訴說着我内心深深的觸動與思考。

電影(故事)台詞非常多的地方都設計的非常巧妙,例如祝母對祝英台說的“接下來的路要你自己走了”,雖說是看祝英台不好學調皮搗蛋叫她學走路,也是明顯的表達了另一層含義:也就是她長大了,今後人生的路要選擇自己怎麼走了。選擇這個詞我記得在電影中印象深刻地出現了三次,一次是祝母對祝英台的告誡,二次是梁山伯對祝英台的啟悟,三就是祝英台自己的選擇。電影的對白和橋段都設計得非常恰當和緊湊,無論是梁山伯與祝英台的相遇發生的故事,還是祝母與那位遁入空門的僧人過去的故事,都無一隐喻着最後的結局...

雖說我早就知道了這個故事的結局,看着前半段的歡笑就很痛心,但是我還是忍着痛楚一口氣看完了後半段。故事的情節大家都很明了,隻是徐克這次的側重點不完全在他們絕美的愛情上,而是引向了另一個沉痛的現實——世族與門當戶對。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沉澱,有精華也有糟粕,也有一些“自然規律”。我不認為這破舊的傳統思想是對文化發展的阻礙,相反我認為這是一些人作為群居動物所擁有的所總結出來的規律,這些規律随着時代的改變而改變,有的進化有的消失,而有些東西,是從來沒有改變過的。

“你不寫?你以為憤怒就可以改變你和英台的命運嗎?你以為很不滿胡人就會忍讓南邊的漢人嗎?要怨就怨你們生錯地方怨你們生錯時候,生在這個我們漢室沒落的時代,人人都這麼虛僞、迂腐和勢利,要怨就怨你們太多想法,年少無知到了以為你們不喜歡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以為你們靠你們兩個就可以改變這個時代!”“夠了!你不是在說我們,你這是在自怨自艾!”

這是祝母來到梁府要梁山伯寫信給她女兒時的一番對話,我認為是整部電影最精彩的部分。一是暗示了祝母的命運與他們相同,但她當年選擇了妥協;二是一陣見血地指出了這個時代乃至整個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的痛處,即世族與傳統、門當戶對、政治婚姻等。祝母的話無論是為自己開脫,還是對這個現實發出無聲的怒吼,我都能理解,因為真的不是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改變的,也許是頭破血流,也許是到頭來一場空。試問誰又有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那種勇氣去抗争?去奮鬥去改變?不惜以死相逼來争求幸福?我相信在伴随着文明開化的現代,這些“糟粕”已不複存在,但都怕是存于表面之下吧...有這文明的外衣,反而更容易滋生叛逆的土壤,更容易裹挾住自由的思想,讓人更無力更感到絕望。

所以我由衷的佩服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勇氣,雖然我認為隻要人類存在于這個世上一天,這些社會規律就不會改變。但傳頌他們故事的人們也是心裡有着這一種期盼吧,伴随着對自由生活的向往,穿越了千年的故事希望能有朝一日穿破世俗的枷鎖,終結這個束縛。

世族要互相拉攏,所以婚嫁就要講究門當戶對。朱門對朱門,竹門對竹門。我沒躲起來,隻是站在門外看着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