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加拿大,看完以後有點惋惜這樣一部電影的取舍之間最後成為了這樣的成品,于是寫下了這篇影評。

一句話來說大概是:迪士尼在邁入第一百個年頭的時候試圖穩中求進,但注定HappyEnding的童話故事終究不能離現實太近。

雖然口碑解禁後聽到最多的評價是“這是一個一眼能夠看到頭”的故事,但是依舊沒忍住在第一時間買了票去樓下的電影院看了一遍。迪士尼在上映之前已經放出了所有的OST,因此劇情可以說是雖然很多意料之内的東西,但依舊有驚喜和各種彩蛋值得一看——況且高質量的歌曲也值得在電影院欣賞一遍,作為筆者來說,雖然并不認可主角團的各種行徑,但是在聽到女主唱起“So I make this wish”的時候依舊忍不住在電影院落淚。

“WISH”,中文譯名翻譯成巧妙的雙關“星願”,從電影到現實中的迪士尼樂園,所有人都認可迪士尼是“給人在現實中造以夢想”的公司,這種造夢者的定位從熒幕上延展到現實,最後也成為了這部電影的主題:所有人都值得擁有夢想。

這是一個童話式的核心,很迪士尼,但這部電影的野心顯然不止于這種喊口号的童話,于是出現了《星願》劇情中若隐若現的現實主義:

這部電影被人诟病最多的劇情和人物塑造,女主Asha的人物塑造維系了迪士尼10年代後一貫的大女主人設,但是也無數次強調她不過是17歲在成年前夕的一個小姑娘的而已,從這一點來說這個故事的現實主義初見端倪。

在說女主之前,筆者想要先說說男主兼反派King Magnifico,沒錯,筆者認為這個角色是與女主平起平坐的男主。與其他印度語系的名字不同,男主的名字“Magnifico”,是西班牙語中“magnificent”的意思,在英語語境裡指代“了不起、受人崇敬的人”,更類似于封号而非名字。

故事中對他的過去寥寥幾筆,隻是提到了失去家人、學習魔法、在地中海的無人島上創建羅瑟斯城之類的事件,又通過歌曲塑造了一個自戀的形象(非常流行且現代的歌曲風格),可以說是融合了迪士尼不少經典反派的風格(比較顯而易見的有《白雪公主》中的王後,《美女與野獸》中的加斯頓,《阿拉丁》中的賈方,《冰雪奇緣》中的漢斯王子)。

但是在這樣的基礎上,男女主的初次觀點碰撞看起來是非常有意思的,雖然是各執一詞但并沒有孰善孰惡的區分(這裡這首二重“At All Costs”的設置也能看出來兩人并非完全背道而馳的觀點):

天真的女主并不想要拯救所有人的願望,隻是想要實現爺爺的願望作為生日禮物。

自戀的男主也還沒有想要吞噬臣民的願望,隻是憑借魔法自诩羅瑟斯城的守護神。

女主善良但也自私,男主雖然自負但也在保護他一手創立的國家。

年少有勇氣反叛一切的女孩,與教條于國家規則的年長男人,怎麼能不讓人想到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和克瑞翁,換句話說,在故事最開始提起羅瑟斯城的建立,怎麼不是一種柏拉圖的理想國與哲學王?

換一個曆史性的角度來看,男主是集權/寡頭政治的表現,而女主則強調古典民主的人人平等,童話的表層之下其實是非常現實主義的讨論。

故事線為了讓正反派的對立更加明顯,加入了星星魔法和黑魔法兩種催化劑的對立,星星魔法的出現讓迪士尼給了一段緻敬早期迪士尼公主和小動物唱歌跳舞的歌舞片段(“I’m a star”)

(題外話,作為一個有大量歌舞片段的電影,電影時長居然壓在了95分鐘,對于現代電影經常兩小時以上的情況,也能夠看出來這是一個劇情老套且不太有波折的電影。)

星星魔法和黑魔法把女主與男主的人物塑造徹底推向了一個童話式的故事,女主是集結所有人反抗黑惡勢力的大英雄,而男主成為了權欲熏心的大惡人,于是正義打敗邪惡的故事顯得理所應當,那些曾經懷疑過女主的人們紛紛成為她的支柱,而呈現出迪士尼式的圓滿結局。

但既然已經展露出現實主義的一面,這樣的童話又怎麼能讓人信服,當Asha拿起星星臨别時送她的魔杖,又怎麼能讓人不懷疑這個十七歲的小姑娘是否會成為下一個Magnifi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