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理來講我現在這個年紀,我38歲,我38歲了,應該特别現實了,随便找個男人過日子了。但我并沒有,這叫夢想嗎,這可能就叫夢想吧。”
之前上課老師問我們“你們有什麼信仰嗎?不是宗教是精神上面的比如愛情主義……”
我激情舉手“我就是愛情至上主義!”
——————————
“你的不安全感體現在你對事情追求的完美。”突然想到一個完美主義的處女座朋友。
昨晚跟兩年沒聯系的初中同學打語音,他說我好像價值觀變了。以前都是“我要好好學習!我要上xx學校”現在是“反正人生還很長,随便上個大學就好啦~”
前天朋友說一句話,點醒了我,“因為我們這個年紀能坦然承認失敗的人很少。”
———————
正文:
總體來講片子很好看,各類女性都有,出生、工作、家庭氛圍、人生觀都不太同。
能從每個人身上獲得一些投射,畢竟我們每個人在特殊都生活在一片地球上,不管男性女性就那麼幾類人别總覺得自己多麼特别另類了。
一開始最感興趣的是“月兒”。
感覺她的愛情觀跟我特别像,尤其是當她說出“我覺得我自己是一個不能離開愛情太久的女人。”
但有一點我做不到,我沒法像她一樣跟前男友“堅持”兩年,但有一個地方很真實,她看到别的女生跟新認識的男生跳舞時候臉色變得很難看,以及坦然承認自己兩年來最受不了的一點是前男友當着她面撩妹。
再比如農村出來的紅梅,在跟男性聊天的時候說“但是我找的人是我依附于他的啊。”
一個女性導演在“女權”時代下,拍這樣一個“迎合市場”的紀錄片裡展示到這些,我覺得這個片子已經成了。
當我們過度強調女權,看不上戀愛腦,一味鼓吹智者不入愛河。我們的愛情觀,這個時代的兩性關系,到底還健康嗎?
我覺得進步肯定是的。
隻是現在女性價值在遇到一個巨大轉變的時代。
會很“擰巴”。
但有一點我很感謝這個片子,它沒有任何價值觀的導向,讓我至少在現在能知道對于我來說最重要不是“愛”是陪伴,讓人感動的愛情不是月兒和男嘉賓在探探上認識見面,然後令人感覺“靈魂伴侶”的那一霎那。
令人感動的是姥爺姥姥一起吃飯。
姥爺給姥姥穿衣服。
“那年剛好她18歲,我24。”
“我們是很守義的,一旦認定了是不能變的。”
姥爺推着坐在輪椅裡的姥姥。
“最漂亮的就是我姥姥”。 “現在怎麼不漂亮了啊,現在也漂亮”
———————
這個時代啊,物極必反。
就像是矽谷的那個課程,在教你怎能找回“感性”
我們可以看到這個片子的女性大都是自由的,有經濟基礎的,但依然被框在“要結婚”的框架下。
這是很多人看不下去的一點,煉“愛”,“愛”一旦被具象成“婚姻”就讓人“窒息感”。
裡面有很多婚禮的鏡頭,果然大部分女生對婚姻不抱以期待,但是一定對辦婚禮這個事兒抱以期待哈哈哈哈
裡面的每個婚禮吧,新郎新娘,婚禮儀式都很普通,甚至在這個片子的獨立女性視角下,會讓人感覺到“封建落後”
我看到農村習俗,比如算媒、磕頭,都不會用這樣的感覺,反而挺溫馨。但是看到婚禮誓言“新娘,你願意用你一輩子的溫柔,去守護、去陪伴眼前的這個男子嗎?”
我的反應是:草,憑什麼?!幹嘛我就要去用我一輩子的溫柔給這個男的啊草草草
太恐怖了,憑什麼我一輩子都要去陪伴守護這個人…
————————
可能對我來講,有一天煉“愛”成功,就是能坦然在一個“封建落後”的婚禮上欣然答應這句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