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什麼想看?
1945年薩特在《禁閉》中寫下這句"他人即地獄",70多年後的今天依然流行着,成為漫畫、影視劇,也成為了一句寶藏。
開篇點題,個人覺得沒達到8分的水準。但他極度耐心地緻郁氛圍渲染,頗有節奏感的音效與分鏡設計,極具代入感的社畜人物設定,卻确實能夠牢牢牽動觀衆的心。漫畫看完,覺得劇的還原度還算比較高。
演員硬件有點上頭,有讓人有點懷疑這8分裡面至少有1分得算在李東旭頭上,再有一分或許得頒給男主和boss的cp線。。。
(拉回正題…)
2/為什麼覺得不夠好?
社畜的主角設定就足夠引起大範圍的讨論,最容易碰壁,有些有解有些無解。
底層人類的精神扭曲可以達到什麼程度?主角鐘宇深陷這樣的泥潭之中,哪怕一開始再多的自我暗示,這不是他能呆的地方,而在故事的最後,又仿佛是從這裡出生一般。
很多的讨論關于,男主角作為一隻"小白兔"因為太倒黴進入了"狼窩",而把自己變成地獄。假如他沒有來到這個考試院,一切會不會不同。
沒錯,環境當然是塑造人格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但少部分人也許可以選擇,但大部分人和鐘宇一樣,沒有權利選擇自己身處的環境,至少在人生的起初階段這是必經之路。我覺得這是很多人忽略的一點。也正是因為如此,以至于他後來即便離開了考試院,住在任何其他地方也逃脫不出内心已然生出的黑暗。因為抛去外因,他内在的安全感始終缺失着。
繼而诟病的,也是這部劇沒有被拔高的一點重要原因,就是過于塑造考試院的陰森氛圍以及過于誇張變态的人物設定,以及過早的boss揭秘,讓人在感觀中重複陷入恐怖,但也過早進入了暴力美學的審美疲勞中去,第5集往後就開始乏味,坐等大結局了。
殺人題材沒什麼稀奇,但故事的内核應當是:"殺人?為什麼殺人?"對于牙醫過往,雙胞胎、大媽過往等,男主當兵細節等等,這些故事線索如果能夠更好地糅合進作品裡去,達成一套故事邏輯的閉環,進而讓略浮于表面的主題表達再下沉一些,估計沖9分都不是問題。
懸疑題材對于人性的解剖和表現形式是作品辨識度的一大關鍵因素,也是最終決定了這部劇能否成功披上哲學的外衣。
3/說完不足還想說什麼?
雖然對作品本身的評分沒有達到預期,但全劇下來的緻郁能力卻是超過了我的預期。抑郁患者請千萬慎重觀看。我相信觀衆在期待男主的人性能否最終經得起考驗的同時,也在劇情的推動中下意識地問過自己相似的問題。
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關于地獄的場景被文學或電影刻畫過無數"異化"場景,但在此篇所提及的"地獄",很顯然沒有熊熊烈火和殘酷的刑具,而就是我們最親近的日常。看完後你很難逃開這句話的魔咒。因為突然會發現現實中的一切都在驗證着它的論斷。
劇裡,牙醫是鐘宇的鏡子,作為似乎一時沖動卻又茫然無知地從鄉下來到大城市的他,這面鏡子将很大程度上決定鐘宇他對自己的認知,而如果他又将錯就錯選擇了"地獄"那一邊的評價體系,那麼對他來說,隻是最後等待那一個念頭到來而已。一念天堂,或地獄。
抛開影視作品,如果真實地把鐘宇代入現實生活,我總還是認為,即便是再底層的普通人類,也還剩餘着自我不曾察覺的選擇餘地。
4/尹鐘宇還可以有另外的結局。
作為一名初入職場的普通年輕人,首先應當衡量自己是否适合來到生活成本較高的大城市打拼,需要進行很周全的自我考量,而這考量中,不僅僅是錢,更是要掂量自己的能量。
故事裡的鐘宇有個天生患病的哥哥,母親在海鮮市場沒日沒夜地擺攤賺錢,似乎是獨立撫養着他們兄弟二人長大。這樣的原生家庭無論在物質或精神條件上都對鐘宇來說沒有補充隻有消耗。雖然母親對于鐘宇的決定還算支持,但這樣的先天條件之下,至少不應該選擇在這樣的節點背井離鄉,獨自來大城市闖蕩,因為這樣的能量太經不起消耗。
再來說鐘宇這個人,他看上去不太樂觀,整部劇也沒笑過幾次。屬于沒主見還有些投機心理。
25歲,大學剛畢業,如果目标清晰,哪怕自身基礎和背景不算優秀,也可以揣着強烈的目标感在大城市裡搏一陣子。但從他來到首爾的那一刻,既沒有感受到他來到大城市有比呆在鄉下家裡更多的興奮感,也看上去毫無準備的樣子,似乎隻是一拍腦袋就來了。
有一個細節是在他電腦城被坑錢後試圖通過抽獎來回本,而最後幾乎沒有懸念地花光了錢也隻得到了紀念獎的安慰。這種典型的弱者思維,其實看到這裡就知道之後還會有數不盡的困境等待着他。
基于前兩點,最後這一點也就很好理解。雖然故事裡面的"惡人"太多,很多觀衆也會被代入"鐘宇好倒黴"這樣的想法設定,但真的是這樣嗎?他身邊到底有沒有好人。
女友智恩,同事宥靜,警察貞花,對門的錫允,還有他的媽媽。
但他對這些人的态度如何,他有沒有認真地嘗試過能夠從這些人的身上找到希望和出口呢。這是我希望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值得認真去反思的一點。
END結語
選擇誰作為自我認知的鏡子,取決于自己。他人或地獄,或天堂;有命運的成分,也有自我抗争的成分。
故事的最後,是一場羅生門,也是整個故事最體現價值的一處——就是引發無盡的反思。
鐘宇極有可能已經成為他人的地獄,用自己親身經曆來提供着他小說的素材。
現實比懸疑小說懸疑得多,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