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季了,本是沒有時間看巨人完結篇。但不知為何,事情越多,幹無關的事情的欲望就越強。最後,還是一晚上把積壓已久的巨人看完了。

看了很多人的影評,看到的都是關于巨人是否爛尾,作者想要傳達什麼意思的讨論。但是,當我看完終章,我隻想回到那個城牆外隻有巨人的時候,回到那個主角團隻是單純地追求自由充滿勇氣的時候。

初看巨人的時候,還是初中,但艾倫母親當面被咬成兩截的畫面至今還曆曆在 目。最開始,整個動畫帶給我的感覺是恐懼,是困境,是不可能。但是,這個時候調查兵團出現了,主角團出現了。艾倫充滿熱血,盡管磕磕碰碰,卻也一直在向前。超酷的三笠一直是我最愛的角色之一,甚至飯卡貼的都是她的卡貼。阿爾敏主打溫柔。還在有薩沙,希斯特利亞,兵長等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在伴随着主角團一次一次沖鋒,一次一次為了自由,為了夥伴,獻出自己生命,這種為了理想的犧牲精神伴随着青春期的熱血同時潛移默化的烙印在了我身上,仿佛我也可以像主角一樣翻閱高牆,挑戰不可能,去看看燃燒之水,冰之天地,砂之雪原,仿佛我自己身上也淺淺打上了自由之翼的标記。

但是,當我們發現牆外也有人,所謂的巨人隻是人們權利鬥争的手段之時,這部動漫的導向就發生了變化。而這種變化如果是我在十年前,是要被我跟随主流罵爛尾的——因為一個熱血漫不好好熱血,多寫寫不同勢力獲得巨人後的鬥争,反而是有點倉促地結束了,主角團沒剩人了,讓人感覺很是不過瘾。但是現在在我看來其實評價是中性的。一方面是因為現在的我雖然也會為了熱血的劇情而歡呼,但是卻很難引起更深層次的共鳴,對熱血劇情的渴望并不是很強烈。另一方面是作者表達的對和平的渴望(主角團最後的選擇),對人性的失望(永遠的鬥争);對人生意義的探求(猴所說的繁殖與阿爾敏的美好當下)等等也還算是合情合理,就是尤彌爾的愛情有些誇張,但是三笠的愛還是不錯的。總的來說:艾倫的所作所為就好像是一場巨大的社會實驗,這個社會實驗是在付出巨大犧牲——好友相繼被殺,無辜者慘死,而戰争還在繼續——的情況下依舊失敗的。艾倫極度追求自由,最後反而被自由所禁锢,徹底無法自由;艾倫極度想要照顧好自己的朋友,最後卻帶來深深的傷害,真是諷刺。雖然這也是事實,但這樣的立意,放在一部伴随我們長大,最初标榜自由,勇氣與愛且具有如此宏大背景下的動漫是有些單薄的,也是這部動漫些許的遺憾之處。

我并不是動漫迷,從小追的動漫除了火影,也就隻有進擊的巨人了。火影早幾年就已經完結,伴宿着進擊的巨人的完結似乎也就和小時候的動漫說再見了。總的感覺是感謝,感謝這些動漫伴随着我成長。動漫中一個個人物,仿佛也是我的一個個朋友,伴随着我一起成長。同時,巨人和火影也給我帶來了很多與朋友之間太多太多的美好的回憶。盡管很多當時的朋友已許久沒有聯系,但當我想着之前當着大家面錘着胸口喊着獻出心髒,掏出卡貼四處炫耀,嘴角還是忍不住露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