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教育》《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來治愈》是這類家庭教育和心理學的絕佳教育片。

一對自私自利且不會愛的父母養了四個性格怪異的孩子。擅長pua的父親建立了商業帝國、物質天堂,也把孩子玩弄于掌心。四兄妹外表光鮮亮麗,性格各異,内裡卻出奇地一緻——缺愛,沒有完整的認知體系。争權奪利、互相厮殺,目的都是獲得父親的關注、認可,或者更進一步,是"愛"。偏偏這是父母都給不了的。四人每一次聯合看似為了利益,其實都是為了反抗父親,說到底,就是四個心理上從未成長的小孩在變着法子求關注。糟老頭嘴上說希望大家和和睦睦,行動上卻永遠在攪渾水,巴不得看他們為了自己搖尾乞憐、相愛相殺,畢竟這是父權思想最過瘾的地方了。皇冠一戴,誰也不愛。

一開始覺得肯豆最可憐,幾次篡權都失敗,後來覺得roman吊兒郎當又脆弱不堪的很易碎,再看shiv在家庭和"事業"之間自我折磨,最後才想起來, 那個笨笨的大哥一直是背景闆一樣的存在,連父親最後一通電話都沒接上。在慘的程度上,四人真的難分高下。編劇選了很多能引起共鳴的元素,比如肯哥酗酒嗑藥還有抑郁症,每次當他的靈魂抽離時,都讓人不禁懷疑起這一切的意義,穿過他愚蠢的自負去靠近他的内心。羅曼嘴賤又浪蕩,私下卻有性愛困難,被迫進行柏拉圖式戀愛,沒有人可以交付真心。甘心被父親暴打虐打,隻是為了不失去一點可憐的"關注"。shiv一生要強,大舉女權鬥士的标簽,卻在心裡臣服于一個變态的父親。愛上不能給予愛的人,玩弄真正愛自己的人,回避真正的親密關系,被老頭一眼看穿,"你隻是選了一個不會離開你的人",極度渴望愛,又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女孩在現實生活中可太多了。老大哥帶有一種從内而外的愚蠢,但是對父愛的渴望展露得最坦然,他叫他"pop",但可能也因為被忽視得最久,也最容易放下。在他們身上,我們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無論是那種特質,還是某一個狀态。

有幾個時刻,我都以為他們要"進化",父母的人性要被誘發了。印象最深的兩處,是肯豆精神恍惚地在母親家,深夜在廚房遊蕩,媽媽問他是不是有什麼想說的,他想把自己的愁苦倒出來,話都到嘴邊了,媽媽卻表示其實也沒那麼想跟他深聊,客氣地問問而已這麼還當真了,然後就走了。多不負責任又冷漠的母親才幹得出來啊……第二處當然是老頭子死了之後。四人的震驚超過了悲傷,突然失去了厮殺的目标,再也沒有機會證明自己了。Roman在葬禮上泣不成聲,有對自己的失望,也有對父親的恐懼。肯哥的發言非常全面地概括了四個孩子被他養育且折磨的半生,我原本有點擔心葬禮會拍得很俗套,這個發言也很難寫,但是編劇寫得真的很好,演員也沒掉鍊子。老頭真是到死也沒忘了握住名利,把自己放進跟佛教寶塔一樣的地方,太絕了。

旁人提醒過好幾次,四兄妹應該放棄傳承家族事業的執念,拿着錢去過新生活。垂死掙紮之後,終于還是隻能把集團拱手相讓,給誰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終于被丢到一個環境裡,抽離了"父愛"、"戰争"的安靜之中,去面對殘破可憐的自我,但是能不能重建完整的認知,開啟新生活,片子沒有給出答案,這也是生活的未知。

但是無論如何,長着一張典型美國臉,名字也最普通的上門女婿最後逆襲上寶座,是劇中唯一一個清醒的人物,曆經千辛萬苦,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愛情,直擊shiv面具之下的痛點,在老婆發出複合邀請時,冷靜地拒絕。shiv假裝潇灑地求愛時,我心疼得都快哭了,這對一個從小缺愛而不得不築起心房的人來說,要卸下所有铠甲,坦然說愛,是一件多困難又勇敢的事啊。

這裡面用了新聞鏡頭的拍攝手法,卡頓式推拉完全不影響流暢感,反而能夠快速展示重點,制造緊張的氛圍,很有意思。最後,感謝這部片子,全片都在直升機、别墅、宴會的場景之間切換,讓我體驗了一把上流社會的生活,到後期甚至都開始麻木了,嫌宴會餐飲太flat,直升機太慢,幾百mil太少,看看,欲望就是這麼吞噬人類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