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接近尾聲的時候,院線居然上了兩部質量還不錯的恐怖片《死神來了6》和這部張家輝編劇導演的《贖夢》。但特别沒勁的是這兩部恐怖片還是沒有鬼。 死神來了雖然裡面有提到了死神的存在,但劇情上是沒有任何超現實現象的,表面上就是一堆邪門的意外事故。而這部《贖夢》呢,雖然出現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惡鬼畫面,但那些隻是人們心中的鬼凝結成的一場場噩夢。
我個人認為一部好的恐怖片除了好的視聽設計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即真正恐怖的不是沒來由的魑魅魍魉,而是來自人性中的惡。例如台灣的恐怖片《返校》,他的視覺設計固然出色,但其中真正的恐怖是來自解嚴前當局恐怖統治的集體記憶,恐怖的視覺設計來自這一現實。其實我們熟悉的很多恐怖片最後的劇情落點都是人性的惡,惡鬼之所以是惡鬼,其實都是由于生前在人間遭受的惡意凝結成了怨念,變鬼之後再十倍百倍的還給這個世界。而問題的關鍵就是主創選取的這種人性的惡,能不能引起觀衆的共鳴,回應時代的痛點。

張家輝在《贖夢》裡就選取了兩種人性之惡,一種是他自己出演的股票經紀人沈卓仁的極緻貪婪與背叛,一種是生存壓力之下家暴妻子的父親,也就是心理醫生文思豪的父親。

個人覺得家暴父親的這條支線沒什麼意思。太普通,太刻闆。這也是本片不夠出彩的原因。最為本片主線人物是心理醫生文思豪,他是一個相信科學治病救人的角色,通過他可以展現一個個病人可怕經曆與噩夢。但如果想讓電影足夠出彩,那麼醫生本人背後的人性之惡才應該是重頭戲。要麼就讓事實颠覆他相信的科學主義世界觀,要麼就幹脆黑化他,即救人者其實才是最邪惡的。那麼颠覆科學世界觀,就必須要有鬼了,這樣就和我們審查沖突了。所以讓文思豪黑化應該是更好的做戲方向,比如可以寫他曾經做過黑心醫生,利用職業之便欺騙未成年少女等等。

沈卓仁這條線是最符合我上面說的,真正恐怖的人性之惡,這也是本片最大的亮點。而且貪婪的股票經紀人這個職業又非常符合香港這座城市的特色。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戲,就是沈卓仁回家的戲,他的老婆每天都要重複一遍全套的驅鬼儀式,門上貼符咒、跨火盆、艾草掃身,燒香拜佛,更誇張的是他老婆現場小解,就往老公頭上澆。這裡沈卓仁的身世還沒有揭曉。我就在想,好家夥!這得幹了多大的虧心事,心裡得有多少鬼才要小心成這樣。随後揭曉他是股票經紀人,我才恍然大悟。這是我看過對冷血的金融行業最辛辣、最惡毒的諷刺。

但本片的優點也就僅限于此。由于創作的天花闆是不能有鬼。因此劇情就隻能在心理疾病的治療層面展開,這導緻影片的高潮部分就是一段病房,一段回憶,一段夢境的平行剪輯。心理醫生文思豪的戲份,不能像其他恐怖片的主角那樣引領劇情的走向,要麼開始與鬼打鬥,或者變成鬼被打。隻能穿着白大褂在醫院裡裝模作樣,完全脫離了主線,成了一個無用的角色。

最後呢,說說本片對于精神疾病的解讀,以及一些我個人看法。我總體是贊同影片關于心理疾病的觀點的。其實除去抑郁症等少數有生理病因的精神疾病,我也認為大多數所謂的精神疾病,本質上都不是病,隻是現代人逃避責任,回避現實的借口。就像片中心理醫生文思豪說的,他們的病因是他們自己的生活。隻是有些人因為弱小或者貧困,确實無力改變自己的生活,他需要的不是看病吃藥,而是生活上的關注與關懷。而剩下的那些用自己有病來推卸責任的人來說,實際上他自己不願意改變,上帝也隻能轉身走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