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二劇本薄弱、邏輯矛盾、台詞極差、審美降級,比封神一差了不止幾個檔次。人物人設一句一變,根本立不住。劇本極其套路,且和封神本身的東方神話内核毫無關系,完全是按照西方英雄戰争電影的套路來的,甚至很多鏡頭你都會覺得似曾相識。楊戬懷抱嬰兒以及西岐百姓載歌載舞的情節和畫面,不僅生硬,而且隻要你閱片量夠廣泛,都會覺得太熟悉了,完全照抄硬搬,沒有自己的邏輯和靈魂。全片大部分都是類似此般,對情節毫無推動作用,拼湊得莫名其妙的橋段。
大規模戰争場面沒有,隻看到了婆婆媽媽的“兒女情長”,硬生生把封神一的宏大叙事限縮成土味古偶,多線并重的人物關系簡化成二人轉,淨是男女主你救我我救你的無聊戲碼。最主要的是,都是莫名其妙的救,毫無理由和章法,連質量好點的古偶都不會淪落至如此單薄的架構。
姜子牙、哪吒、楊戬在戰場上毫不出力也就罷了,哪吒竟然還來了一句“修仙之人不能殺生”,這可是在戰場,哪吒可是天地第一殺神。請問編劇,電影是叫封神還是道德經?
最扯淡的是,東方神話體系,竟然給聞仲來了個西方的“惡魔之眼”,那圖案滑稽的,真給我氣笑了。美術指導是沒文化還是怎麼的,能不能設計一個符合東方文化的圖案。藝術果然不能讓沒文化的人搞。
鄧婵玉身為女将軍,根本不需要cp,導演卻硬要矮化她,剝去她的盔甲,給她拉郎配,使其成為男主的附随客體,這隻能體現出某些男性導演既想吃女觀衆的紅利,又擺脫不了刻在骨子裡的愚昧、狹隘和無能。花了那麼多時間和戲份給鄧婵玉,卻隻為了捧演員,完全沒有體現出鄧婵玉身為女将的殺伐飒爽之姿,純粹落入男權對女性的期待和刻闆印象,無欲無求,隻有無私奉獻和自我犧牲。女将軍三個字,他還是把重點落在了她的性别上。她是女人,那麼必須賦予她懷春的屬性,必須被一幫男的性騷擾。出浴那場戲,她作為上位者,即使赤身裸體,下屬也不敢有妄念,但下屬的反應卻分明還是把她當做了一個普通女人,而非我軍主帥。戰時應當隻有軍銜,沒有性别。在鄧婵玉的大段戲份當中,導演沒有給她塑造出高光時刻,反而還是讓這個角色落入了男權詛咒的圈套,人設既不立體飽滿,也沒有吸引人的高級人格魅力和弧光。
姬發簡直淪為襯托鄧婵玉的工具人,不僅沒有成長,反而被強行降智,第二部隻體現了他一個字,蠢。不僅三番五次莫名其妙去救敵軍主帥,還主動投降,哪有第一部的堅毅、果敢、明辨是非和反抗精神。姬發作為天下共主,竟然會在天下生民和一己私情面前猶疑不決,還要靠鄧婵玉來抉擇主動犧牲,他的人設就已經坍塌。特别是這種救蒼生還是救心上人的戲碼,你要麼就堅定自己為蒼生請命的清醒信念,殺伐果斷,要麼就甯負天下人也要讓所愛之人苟活,做個深情情種,這兩種人設都經得起心智和智商的考驗,立得住。就算是天下共主,也會有成長和改變,這都很正常,就怕導演直接把姬發降成弱智。要是你有本事把姬發思想鬥争的合理性拍出來,邏輯自洽,也沒問題,但你沒有。姬發猶豫不決強行降智,就是導演不尊重觀衆,強行給鄧婵玉加不符合邏輯的高光戲。更何況還是這種古偶裡已經拍爛的戲碼,竟然還能更爛。
評判一個導演的審美、品位和能力的标準之一,就是看ta會不會加莫名其妙的感情戲。湊内容、搭劇情最簡單的辦法之一,就是讓主角談戀愛,但問題在于,很多時候這種感情線無益于主題和内容,更無助于角色人設的成長和樹立,甚至有害。
封神二全片就一句話,莫名其妙。導演分明是把觀衆當傻子,完全沒有尊重電影本身的故事、人物、情節,以及花錢買票的觀衆的金錢和時間。
為了驗證烏爾善的審美和水平,特地看了《異人之下》,不出所料,爛穿地心。不知封神一是烏爾善超常發揮,還是隻挂了個名。
烏爾善,真是高看你了。你要是想通過文化獻媚,讨好西方,貶低中國神話體系,擡高你的“長生天”,那電影票房不保,隻是最小的惡果而已。
真懷疑第一部是烏爾善拍的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放心去飛,勇敢去闖
雖然瑕疵多,但立意上其實是非常不錯的一部電影,隻是給張校長無中生有了一個配偶,有點無語。看完之後才知道為什麼之前被黑得那麼嚴重,他們害怕,女性在學習方面整體本來就比男性做得出色,他們害怕女性會做得更出色,争搶有限資源,他們害怕有更多 ...
性剝削
曾以為涉嫖男性應屬少數,因為至少有HIV這層威脅,但實在低估了男性對性欲放縱的追求,比起明天是否會死(其實是否中HIV、性病等也是在賭博,嫖客同樣是賭鬼,隻不過賭的是自己的健康與命,當然很多嫖客對自己有各種心理建設和安慰,比如認為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