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從階下囚到座上賓,從無名小卒到嗜血暴君,無論戲裡戲外,男主都完成了一次身份上的逆襲,然而這并不是什麼大男主華麗轉身的熱血爽文,而是生活中僅存的希望被一場大火燃盡後,一顆善良的心堕入永恒深淵的殘酷寓言。“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是冷漠,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想當然,是挖掘機将廢墟一車一車運走,是幾十人聯名的鐵證如山,所有人都希望一切回到正軌,希望事件趕緊結束,而諷刺的是他們所拍攝的故事正是關于一些無法磨滅的曆史,渾然不覺自己已經成為罪惡的幫兇,罪人拍攝罪人并且自以為高尚,這樣的控訴真是精妙絕倫。你在片場裡住在哪,吃什麼,穿什麼,說什麼,一切都有人管,可是真正發生什麼的時候,突然沒人管了。最後的晚宴上,男主茫然無措的坐在那裡,一如希特勒親眼目睹帝國的毀滅,那種絕望的麻木,是整部電影捕捉到的最強音。”

②“我想讓你住進希特勒辦公室,但你他媽偏要滾回毒氣室!?生活裡多少人不是因為沒有才華,他們隻是缺少一個機會,像沙基蔔這樣頻頻浪費機會的人恐怕是要遭天譴的。沙基蔔的所有行為都在為我們诠釋他窮的原因。直到影片最後他仍然有成功的機會,卻又偏偏要逞一時之快。他不止缺乏對自己人生長遠的管理,最大的問題是不懂從自己的身上發現問題,隻會一味責怪資本家冷血,也不想想到底是誰違反規定把拉丹藏在紅磚房裡的?這也是太多數窮人的通病,他們總是被許多所謂的人生信條阻礙,而富人隻看重成敗…可能很多人會對此不認同,我們怎麼能夠因為利益放棄原則呢?這也是為什麼富人會比窮人少的原因之一。”

一個普通人被逼成希特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