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現代啟示錄 (1979)8.51979 / 美國 / 劇情 戰争 /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 馬丁·辛 馬龍·白蘭度
🎬現代啟示錄丨1979丨196mins【重生版】
🇺🇸【美】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編+導
🎥【美】維托裡奧·斯托拉羅/攝影師
🏆1979年第3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榈
🏆1980年第5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
↓↓
『何為自由·何為勝利·何為虛無』【9.2分】
(影感3.7丨表達2.8丨表演1.8丨美感0.9)
·
🎞️觀影筆記
↓↓
0️⃣整體感受
科波拉開篇用了整整4分鐘的蒙太奇,将主上尉的戰後精神創傷,非常精準地呈現,随後用了15分鐘整,交代了一項不記錄在案的秘密暗殺任務——也是本片的主線——完美再現了《教父1》裡的鏡頭正反打,将軍官的冠冕堂皇,展現得淋漓盡緻。
·
通過這項秘密軍事任務——刺殺昔日美軍特種兵裡的精英,在柬埔寨失聯失控的科茨上校——上尉威拉德重返越南的西貢戰場,并且和一條護送他的美軍巡航船上的船員們的命運發生鍊接。
·
從這位老兵的視角,将任務過程中越南戰場上的殘酷現實和荒謬見聞,赤裸裸地呈現在了眼前——戰争是什麼?又奪走了我們什麼?我們究竟是為何而戰?——這些最基本的問題,直擊靈魂,并且不得不去思考和作答。
·
在這個劇烈的思考過程中,威拉德逐漸陷入虛無,所有的戰争經曆和生存經驗開始崩塌——像這個【重生版】的命名一樣,威拉德在科茨上校那裡,完成了一次觸及靈魂的重生。
·
戲谑的是,這場重生,竟是戰争的啟示錄。
·
1️⃣影感【3.7丨4分】
①視聽享受丨1分
②鏡頭剪輯丨0.9分
③場面調度丨0.9分
④結構設計丨0.9分
·
2️⃣表達【2.8丨3分】
①邏輯嚴密丨0.9分
②情節出彩丨0.9分
③主題深刻丨1分
·
3️⃣表演【1.8丨2分】
①角色魅力丨0.9分
②演技出衆丨0.9分
·
4️⃣美感【0.9丨1分】
·
5️⃣寫在最後
↓↓
1974年,剛拍完《教父2》的科波拉,躊躇滿志地投入到了對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的中篇小說《黑暗的心》的劇本改編創作當中。
·
當年為了實景拍攝和制作這部啟示錄,科波拉幾乎堵上了剛剛在好萊塢成名的職業生涯,事實證明,他在劇本創作上是個獨具慧眼的天才,但在市場把控上,過于遺憾。
·
《現代啟示錄》的商業反響平平,投入産出比極低,這讓科波拉在未來十年裡的電影創作,幾乎都用來填補債務,電影的藝術生涯算是停滞了十年——可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值得,就為了這一部電影。
·
片名中的《啟示錄》,結合着影片中反複出現的神父形象和《聖經》金句,毋庸置疑就是在直言【人的審判-忏悔-救贖】全過程。
·
尤其是審判,科茨上校用自己的武裝打擊方式,完成了對越共的審判,平複了自己在越南戰場上的見聞産生的憤怒;美軍又用不記錄在案的秘密刺殺任務,私下審判科茨上校。
·
整個套娃審判的過程,完美再現了人類的自負和獨斷專行,哪怕是在戰争中,依然木有任何敬畏之心。
·
正因為缺乏必要的敬畏和忏悔之心,不知不覺中,以群體的存在形式,在價值觀上遭到了深深的反噬——這是影片底層想表達的,自食惡果的荒誕現實。
·
結尾通過科茨上校,對威拉德上尉的神性洗禮,從形式上完成彼此之間的靈魂救贖——當然在戰争現實中,不可能這麼輕易就能得到救贖的,漫長的内心折磨和戰後陰影,更大概率是伴随此生,直到生命結束的。
·
每一個不願屈服于虛無,卻依然活着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