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掌心》因女帝選“王子和親”劇情引發全網的巨大争議。

衆所周知,《掌心》是一部架空劇,那麼曆史上“王子和親”确有其事嗎?

今天讓我們結合史書來一探究竟。

(一)送“王子和親”,曆史上确有其事

1️⃣唐肅宗送燉煌王李承寀去回纥和親。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五回:

遣故邠王男承采,封為炖煌王,将軍石定番,使于回纥,以修好征兵。及至其牙,可汗以女嫁于承采,遣首領來朝,請和親,封回纥公主為毗伽公主。

2️⃣武則天送侄孫武延秀去突厥和親。

武則天送其侄孫淮陽郡王武延秀去突厥入贅和親。其父是武承嗣,祖父則是武則天的異母哥哥武元爽。

遣名義上的王子也就是王室宗親去和親是曆史上存在的。

(二)武李“正統之争”,誰是“天子之兒”?

1️⃣武周王朝的合法性。

為鞏固武周的政治地位,武則天态度堅決地選擇送去武氏宗族,而不是李氏宗族。

朝臣張柬之勸谏被貶,此後朝堂上無人争議此事,等于承認了女帝和武周王朝的合法性。

3️⃣突厥并非因為隻願意接受“李氏王子”才發動戰争。

無論中外,挑起戰争取決于戰争發起方和國力對比。

公主和親曆史并不鮮見,五胡亂華第一人之稱的匈奴劉淵就自诩“漢朝外甥”。

莫斯科國的伊凡三世娶了東羅馬帝國的末代公主索菲亞之後,以羅馬正統自居,進行統一戰争。

挑起戰争隻需一個借口,與和親本身無關,與王子亦或公主無關,源起是權位欲望,結束是生民塗炭。

3️⃣武則天遣20萬擊突厥,突厥放還武延秀。

史載武延秀“美姿儀,善歌舞”,但突厥默啜可汗扣押了武延秀,發兵襲邊塞。

武則天随即遣大軍20萬擊突厥,最終逼默啜可汗放還了武延秀。

(三)“正統血脈”外流,外族可否稱帝?

1️⃣明英宗瓦剌被俘,弟弟明代宗即位。

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戰被瓦剌俘虜。

其弟朱祁钰在孫太後支持下登基為帝,年号景泰,即曆史上的明代宗。他在位期間,重用于謙,成功打赢了保衛戰,并穩定了明朝的局勢。

除卻少數時期,天子淪陷尚且不會影響華夏王朝,更何況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的王子。

2️⃣和親并非要真實身份的“公主/王子”。

唐太宗将宗室女封為公主嫁給松贊幹布,劉邦遣宗室女與匈奴和親。

公主不一定是真公主,王子自然也不需要真王子。

(四)和親是否意味着臣服,弱國才送“質子”?

1️⃣和親與臣服沒有直接關聯。

以武則天送侄子和親為例,是突厥主動多次請求嫁女和親,還提議自己做幹兒子在先。武則天送侄子和親,與臣服示弱毫不沾邊。

2️⃣質子隻是一種政治手段。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之間常有互相“質子”,作為一種守約的保證,即使強如春秋五霸也有互質之傳統,并非弱國才送質子。

以上我們有個結論:

王子和親曆史确有其事。

送王子和親和送公主和親一樣,都是一種政治手段,并非一定是示弱,也不需要是真的王子或公主。

發動戰争的原因與任何人和親都沒有關系,史書上不曾有外族利用“王子正統性”反攻華夏稱帝建朝并且最終成功的例子。

再說回《掌心》中的這段劇情:

女帝為集中皇權打壓世家,故意拿“伍家王子和親”一事做文章,敲打重臣外戚——“諸位的命運都由天子決斷”。在達到了立威的目的後,女帝最終送的也不是王子。

這段劇情無論在當時語境裡還是在帝王心術上,都是合理的。

當然還是那句話,一個架空的古裝劇,《掌心》講的更多是民本位和心理學,是好看的,精品的。

諸位看官不必如我一般如此細究,享受追劇,看得樂呵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