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榮耀》該劇是把諜戰放在了台灣,于和偉飾演的吳石說出那句 “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才驚覺這部劇要講的從不是懸念,而是一場注定赴死的堅守。導演帶着他擅長的細膩筆觸,把1949年台灣隐蔽戰線的血與火,釀成了一杯後勁十足的烈酒。

該劇最妙的叙事冒險,是開局就攤牌了結局,吳石、朱楓這些用真名登場的英雄,終将倒在馬場町的槍聲裡。沒有“主角光環”的庇護,觀衆的注意力從“能否成功”轉向“如何堅持”,反倒被這種“向死而生”的宿命感攥緊心髒。吳石在辦公室審閱戰報時的冷靜,與朱楓在傳遞情報時的驚險,通過這些鏡頭形成無聲共鳴,他們從未并肩卻始終同行,這正是隐蔽戰線最真實的模樣。

...

于和偉的吳石絕對是該劇的“定海神針”他既要在毛人鳳、谷正文這些特務頭子面前端着高官架子,又要在暗處完成情報傳遞,情緒幾乎全靠“收着演”,那種平靜下的決絕,看得我頭皮發麻。吳越飾演朱楓也是一樣,母親的溫柔和地下工作者的警惕切換得毫不突兀。餘皚磊塑造的谷正文徹底打破“蠢反派”套路,他的偏執精明讓每一次交鋒都充滿窒息感,也讓英雄的犧牲更顯分量。魏晨飾演的聶曦演技經驗雖然沒那麼豐富,但他能夠輕松接住所有戲骨的戲。在他身上既有我方地下工作者的謹慎和正直,也有向死而生的倔強和堅定。相比之下,曾黎飾演的王碧奎,這個人設雖然并不亮眼,但因為曾黎演的足夠自然,每次讓人看到她為吳石憂心,卻不知道實情時,都讓人于心不忍。

有人吐槽節奏太慢,可真實的潛伏本就藏在平淡日常裡,一杯茶的試探,一次擦肩的暗号,蔡孝乾叛變的苟活與吳石“個人生死事小”形成殘酷對照。

劇終時,馬場町的槍聲遠去,那些曾被塵封的名字,那些延遲幾十年才到來的榮耀,終于在熒屏上被擦亮。這部劇最動人的,或許就是讓年輕人讀懂:課本裡“英勇就義”四個字背後,是無數普通人用生命書寫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