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和很多愛情電影都不一樣,電影并沒有從女性觀衆對愛情的幻想切入,而是以男主陳醜時對時間的困惑展開。一個看似家庭幸福、職業圓滿、幽默風趣的男的,帶着一個枷鎖,開始了這個故事。
陳醜時,一個被特異能力詛咒的男人,天生就能看到一段關系的長短,讓他性格底色裡帶有一種别樣的、苦澀又幽默的生命力。在我看來7天不光是兩人的愛情故事,也是陳醜時從認命到抗命的一段成長旅途,電影看到的不光是兩人的愛情,還有陳醜時的成長。
陳醜時并非一個擁有超能力的幸運兒。他能看見他人頭頂的戀愛倒計時,這天賦更像是詛咒,一道自出生就伴随着他的枷鎖,将他的人生隔絕于正常情感之外,形成了他靈魂底色裡難以驅散的孤獨。面對懸浮于每個相遇者頭頂的、注定歸零的數字,陳醜時選擇了順從與無奈:既然無法撼動結局,便隻求擁抱當下片刻的歡愉。
所以在電影的前期,他像一個長不大的頑童:與陌生孩子在街頭比賽,偷開大巴後興奮地對着空氣投籃,在溫倩面前和學弟面幼稚互嗆,甚至略帶狡黠地調侃她的齲齒。他用一層逗趣、孩子氣的糖衣,包裹着倒計時賦予他的苦澀内核。這并非全然僞裝,其源頭也來源于他的家庭,幽默豁達的父親在病榻前以玩笑化解兒子的愧疚;内核穩定、堅強的母親在葬禮上用無言的力量支撐着他。正是這樣的父母,滋養了他面對宿命時那份獨特的“活在當下”的哲學:用幽默為武器,在命運的圍剿中編織出一個得以藏身的溫柔殼。
有時覺得命運對陳醜時也有些殘忍,一個因愛而出生,在愛中成長的人,卻注定無法獲得永恒的愛。
然後溫倩出現了,她是第一個真正相信他眼中倒計時的人,就像願意相信小王子的畫是吞掉大象的蟒蛇的飛行員一樣。溫倩帶着與他不同的價值觀闖進了他的人生,與及時行樂的生活哲學不同,溫倩擅長等待,擅長延遲滿足,如果說陳醜時的人生因為倒計時一直無法觸碰真正的愛,那麼在與溫倩漫長的拉鋸與等待中,他終于看清迷霧的盡頭愛的真正景象:是将自我至于他人的框架中而導緻忘我,是讓人犧牲并且讓渡一部分自我,是願意為了那一刻的幸福而承受很多的無能為力。這份犧牲最終也能讓人真正回歸自我,陳醜時在溫倩身上忘卻自己,背叛自己,但最終也在這份幫助他找回自己,最終重新擁有自己。
在電影的最後,陳仇時不僅突破了自身能力的詛咒,更完成了一場對既定命運酣暢淋漓的超越。這場反抗的動力,是溫倩無條件的信任和愛所賦予他的勇氣,也是父母潛移默化植入他骨血中的樂觀和韌性。他并非生來的鬥士,是愛讓他擁有了舉起鐮刀的力量。
陳醜時最終掙脫了倒計的詛咒,而《7天》也借由兩人的故事完成了一場溫柔的啟示:命運或許會設下倒數的結局,但愛也能賦予凡人反抗的利刃。當我們選擇信任,選擇在注定消逝的倒計時裡依然熱烈地愛與被愛,便已然在平凡肉身中孕育出了超越命定軌迹的超越性。
愛始終是颠覆性的力量,隻要它存在,就會造成狂風暴雨,權力颠覆,但是有且也僅有在愛中,存在着改變人性的機會。
陳醜時以一場七天為期的愛戀,完成了對宿命最浪漫的叛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