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happy is the blameless vestal's lot
The world forgetting, by the world forgot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Each prayer accepted and each wish resigned.

一、影片手法
冷暖色調的巧妙運用:盡管女主初次登場時的亮橘色衛衣第一次給電影畫面帶來了暖色,對應了“eternal sunshine”,但導演似乎不刻意用色彩畫面烘托男女主的主觀情感。因為在男女主的感情生活中,既有在天色垂暮後一起躺在甯靜冰面仰望星空的浪漫,也有在晴空萬裡下共享一份簡單午餐的美好。看似平鋪直叙,卻又真實有力地道出一個真谛:生活就是冷與暖,白天與黑夜的永恒交替,平淡中詩意盎然。

魔幻現實主義:科幻的設定便于在魔幻現實主義中讨論一個脫離真實卻緊扣真實的命題:假如記憶能被消除,我們是否還會走到一起,就像從前。但編劇的側重點不在于圍繞記憶消除展開“從頭開始”的故事,談論關于感情與生活、感情與記憶、生活與記憶的關系,而是在記憶消除的過程中展開矛盾——即使我們在怨恨與疲憊後漸行漸遠,我還是不想忘記關于你的記憶。倒叙插叙的叙事手法穿梭在夢境與現實中,大大增強了電影的觀感,被稱為愛情片中的《盜夢空間》。

二、影片主題
關于愛情:
性格迥異的男主與女主因為彼此的不同而相互吸引,走到了一起,可促使男女主選擇記憶消除,選擇分别的,也正是當初所喜愛的不同。這是值得思考的,不少聲音在讨論伴侶是要性格相似還是性格互補,或許,所愛即所恨,或許,人生若隻如初見,可為何初見時如此美好,再見時如此不堪。

影片像是一個西西弗斯式的愛情寓言——當激情潮起潮落,當熱戀不再揚帆,當生活歸于平淡,當你我交融中隐約有一道障壁阻擋,是否意味着沒有永恒的愛情?
從現實中看,在2022年的今天,人們越來越着眼于自己,越來越遠離他人,“他人即地獄”成為了不少青年人的座右銘。因為人與人關系的生疏化、遠離化,愛情變成一場值得反複試錯的狩獵。假設記憶消除的前提是難以忘懷又決意放下過去,以至于需要借助技術手段抹除關于他(她)的記憶。那麼記憶消除在這個時代似乎不是一個高明的科技。"不在一個樹上吊死","下一個更好","前任?不是已經埋在土裡嗎?"雲雲……追求愛情的人變得更有勇氣與自信宣稱“薄情”。倘若尋找伴侶是尋找另一半,那個詩意的假設——我們生來是不完整的,我們在愛中拼湊自我。“薄情”的我們是不是在反複告訴自己:我就是我,我就是完整的,我不需要别人的參與,他人的幹預就是多餘且無利;亦或是,盡管我不完整,但我因為害怕受到傷害,放棄尋找那個完整的自己。

...

...

...

...

回到愛情本身,愛情是否無法永恒?如果我們的感情注定沒有結果,它的開始是不是一個錯誤?影片結尾男主的回答蘊含了尼采的積極虛無主義,一種酒神精神。感情中,也許你我注定無法避免矛盾與分歧,争吵與折磨,如果發覺你我之間有一道細微的裂縫,請把它看作一筆着色;如果裂縫形似深淵,請你全身而退。

我們都不完美,“Okay"。

...

...

...

...

...

...

關于生活:
“在涅貴不淄,暧暧内含光”意為“表面上暗淡無光,而内在的東西蘊含着光芒”。英文原文為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美麗心靈的永恒陽光。

...

暧暧内含光的不是生活,是spotless mi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