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10.1小長假,宿舍裡隻剩下了我和小高同學,其他人都已經放假回家了。似乎是好久沒有看國産的電影,《再見,少年》這部青春題材的影片竟好多地方打動了我的淚點。子楓妹妹的演技一如既往的精彩,好多地方讓人共情。似乎是年齡相仿,又恰好是發生在青春的年紀,總覺得能讓自己産生共鳴。

青春的生活裡,我想好多人都會有一兩個特别親近的朋友,學習上,生活上,情感上總有一兩個我們願意敞開心扉傾訴的玩伴。老師或者是爸媽總希望我們能跟學習好的同學交朋友,這樣才能一起進步。就像影片裡黎菲的班主任說的一樣,離她的同學張辰浩遠一點,她們不适合做朋友……故事的叙述和展開有些讓人壓抑和沉重,好多地方讓我忍不住流下眼淚。尤其是男孩的家庭環境和女孩的家庭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男孩,特别希望自己能上進,希望媽媽能醒過來,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學,希望能改變家庭的處境。他特别有想法,他最喜歡《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本書(也正是我喜歡的),他覺得自己是神話故事裡的西西弗。爸爸的不争氣,媽媽病情的加重,朋友的苦苦求助,以及女孩有段時間對他的漠視似乎壓倒了他最後一棵稻草。故事的結局,是個悲劇。我一直覺得,看影片有個完滿的結局才叫結局。女孩以自己覺得正确的方式想幫男孩,她覺得自己可能是男孩唯一的朋友。青春裡一時的簡單想法,可能造成了人生以後十多年的石頭壓在心頭。沒法評判誰對誰錯,在青春的故事裡,我們可能會做錯一些事情,也會受到一些懲罰,我們總要學着慢慢長大,經曆一些讓自己猶豫不決的事情。當再回首時,發現當年的少年不再,青春的故事也早有了結局。

世界如此孤單,我願做你唯一的朋友。

成長如此艱難,我願與你共同承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