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低成本的《小醜》成功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斬獲最高榮譽的金獅獎,之後又幾乎橫掃頒獎季,最後在全球拿下10.79億票房的漂亮成績,這是在R級電影,乃至DC超英電影都極其罕見的表現,也正是這樣一份漂亮的成績催生了拍攝續集的想法,華納想再續前作輝煌。五年之後,《小醜2:雙重幻想》拿着比第一部更高的成本,LadyGaga加盟,連拍攝方式都變為更有利于她發揮的歌舞。從表面上看這絕對是一個會收獲好評的豪華配置,再次入圍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這次卻變成了既不叫好也不叫座的“爛片”。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全片是非常簡單的故事,延續了第一部結尾:亞瑟被關進阿卡姆瘋人院,身體和精神受到更大的壓制,最重要的是他要面對犯罪指控和自己如何通過人格分裂為自己脫罪,在這過程重新認識自己。從視聽語言設計上,保持前作的色調風格,劇情上卻急轉直下,“造神”到“弑神”的轉變。小醜,亦或者說是亞瑟,就這麼硬生生把自己從第一部結尾站上去的神壇拽下來,把自己毫無保留地地剝開展示在所有信徒面前:我就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社會底層蝼蟻,我殺了六個人,從來都沒有小醜,隻有亞瑟。給所有情緒被刺激到最高點的信徒們澆了一盆冷水。這是一個多麼毀滅性的決定,可以說是一個信仰的崩塌,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背叛”。

在認真看完全片之後不難發現,其實我們所有人從片名就已經開始被“騙”了。首先是“Folie à Deux”,原名叫“二聯性精神病”,在這裡叫“雙瘋”/“雙重妄想”,加上各種強調LadyGaga的宣發,都讓人以為這是關于小醜和小醜女兩個人的故事。然而故事的核心一直都是在亞瑟一個人身上,從片頭上個世紀畫風的小動畫已然劇透了所有。還有正片中消失的階梯雙人舞,到最後寥寥無幾且莫名其妙的歌舞設計,即便有華金這樣耀眼的演技加持,結束之後真的還是想像亞瑟一樣說一句:“别唱了,我不想聽。”


在全片出現最多且最核心的台詞就是——“做你自己”。哈莉·奎茵的“做你自己”與律師瑪麗安娜的“做你自己”、侏儒蓋瑞的“做你自己”,又或者是獄警傑基的“根本沒有小醜,一直隻有亞瑟不是嗎?”形成強烈的以一敵三的對峙。他們的存在都是在推動着亞瑟思考自己和小醜的關系。在哈莉的不斷煽動下,亞瑟以小醜形态出現在法庭上,用滑稽尖銳的語調質問所有人對自己的壓迫和不公,發洩自己的憤怒;然而蓋瑞的證詞“因為你是公司唯一沒有嘲笑過我的人”和獄警對獄友的殘忍行為最終擊潰了亞瑟心裡的防線,讓他明白了自己原來還是被人信任,更明白即使自己有了小醜的名号也無法跨越階級的鴻溝,永遠還是那個在社會底層,被人瞧不起的亞瑟。這是多麼悲怆的事實。這些心理變化也直觀地通過亞瑟上庭時的西裝顔色體現,從為自己辯護的小醜經典大紅色到結案陳詞時變回第一天庭審亞瑟本色穿着的深色,雖然臉上的妝容還是小醜,但内心已經又變回那個脆弱敏感的亞瑟。


所以如果說前作是社會黑暗批判,那麼這部就是個體人性思考。這也是我認為這部續集與以往所有小醜相關作品相比之下最難能可貴的地方。小醜這個角色在DC宇宙中誕生這麼多年,隻要出現就是極端邪惡和犯罪的代名詞,沒有人想去關心在這個“小醜”的背後會是一個怎麼樣活生生的人。托德·菲利普斯沒有像前人一樣當小醜站上神壇之後繼續奉他為神,而是砸碎信徒雕刻的那座至高的雕塑,揭示這場瘋狂崇拜的背後殘酷真相——從來沒有什麼神,沒有什麼小醜,不過是這樣一個被社會壓到破碎的、可憐的、脆弱的人。人人崇拜和歌頌你的瘋狂,但誰真正懂你背後的脆弱、敏感和卑微?
也許《小醜2》和片中那部老電影《篷車隊》類似,就是想與現實打一個互文,照應現實中那些極端的瘋狂崇拜,也許托德·菲利普斯就是想用這些看似莫名其妙更不動聽的歌舞,通過亞瑟内心的自我博弈,最後借亞瑟的發洩質問所有人:“你們到底是在乎小醜還是在乎亞瑟。”,讓所有人看清“世上本沒有神,都隻是活生生的人”的真相。即使這不讨好電影節,也不讨好觀衆,整體來看和極其完整的前作相比是屬于狗尾續貂的第二部,單從這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人文關懷,大膽的創作角度選擇來看,也算是一種成功了吧。
在這個已經癫狂的世界,會有小醜,但亞瑟已死。你會在乎的是小醜還是亞瑟呢?

本次周限定一共七位牛牛參與,均分7.1分。
@wild life 9分
這劇作,反寫的真是有種 與第一部完全相反的走向,氛圍更壓抑,更絕望,少了第一部張狂憤怒的效果之後,取而代之的是無數個腦内歌舞小劇場,片子場内場外的反響其實是一緻的,大家都隻想看小醜炸一棟樓,沒人在乎亞瑟弗萊克是死是活,導演野心太大到結尾駕馭不了衆多元素,最後哪頭都有點沒顧好,不過創意層面是值得肯定的。 視聽層面真是沒得挑,鏡頭攝影與服化道配樂都是相當考究的,尤其第一部配樂師續寫的全新配樂,加上大段歌舞場面,IMAX效果加持下聽感真是爽爆。 确實很難想象第二部會是這樣一個演出效果,将一個狂熱的精神領袖最後拖到地上,扒光衣服讓大家看,原來他也跟所有人一樣是個普通人,叙事上看不到逃脫的出口,最後亞瑟死在了真正的小醜手裡,也難怪目前的反響會是這樣兩頭不讨好了。
@大寶魚 8分
抽了所有喜歡《小醜1》這部電影以及小醜這個IP形象的人一記耳光。可以說,《小醜2》就是反《小醜1》的一部電影,這部續作正式宣告了亞瑟這個角色的死刑,在主創看來亞瑟早就應該一死了之,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他不是天選之人,和《銀翼殺手2049》裡的複制人K一樣,他隻是成神的台階。亞瑟和小醜不是一體兩面,而是完全的兩個角色。如果抛開小醜的光環,他就是背負六條人命的罪犯;如果去掉《小醜1》這個名頭,電影就是講述莫名被捧上神壇的罪犯的故事。《小醜2》就是在不斷地祛魅的過程,亞瑟甚至落入到比上一部開頭更不堪的境地,隻是這一次再沒有小醜出來機械降神了。雖然是歌舞片,卻更冰冷、更現實,法庭就是一個手術台,把亞瑟解剖的不成人形。歌舞片段與其說是幻想,倒不如說是走馬燈,一切隻是死前的一夢黃粱。
@理易封 6分
不知道該說是反類型還是拍砸了,歌舞、法庭、愛情、超英,各方面都不對,但很理解托德菲利普斯為什麼這麼拍,所有人都在期待續集,都關心joker,那我就告訴你們至始至終我都不想拍小醜,誰也别來炒這冷飯了!就想講一個有煽動性的堕落,不想講他的救贖……雖然過程無聊,但還是有所表達的,如果說第一部講的是被忽視被壓抑,那這部就是說當受到不能承受的關注,被凝視、被紀錄、被拍成電影、被評判會如何,惡的幻想即已播下,那就靜待它的果實吧,現實中也是給資本狠狠一記耳光,有點往回找補的反噬意思。哈維丹特沒啥氣場。
@Joker Aird???? 7.5分
三星半 如果說第一部是為了亞瑟變為小醜最後被推上神壇塑造雕塑的過程,那麼這部就是亞瑟親手再把這座雕塑敲粉碎,把自己拉下這座空虛神壇,讓所有人對自己祛魅的過程,從一開始就已經給出了小醜和亞瑟是不同體的答案,這也貫穿始終,人人都愛反抗制造暴亂殘酷無人性的“你”(小醜),但有人愛現實中脆弱敏感缺愛善存一絲本性的“你”(亞瑟)嗎?在這部裡顯然一個答案是“沒有”,最本質的亞瑟還是被瞧不起隻會說着一點都不好笑的笑話的那個社會底層垃圾,所謂歌舞不過也是小醜的一種表演形式,以此試圖外化内心的渴望和瘋狂 而這也是在對人性的一次解構,所有人希望亞瑟承認自己是小醜的時候,那些人就變成真正的小醜,所以到底誰才是“小醜” 。
@一級特工 7分
【院線删改】确實是毀前作的,但這不一定是壞事。一方面,歌舞類型具有可以在現實空間構建虛拟場面的屬性,因此非常适合用來講述震蕩社會的Joker身份與脆弱卑微的亞瑟本人的關系,盛大的fantasy和灰暗冰冷的法庭戲的蒙太奇不斷拉扯二者之間的彈簧,直到它徹底失靈;另一方面,觀感産生極大落差是因為前作所承載的階級和權力差異等表達在這一部幾乎蕩然無存,反而是那些亞瑟在小醜和本人之間遊離的時刻作為閃回被保留了下來,因此亞瑟在法庭宣判結果時選擇卸下裝扮,就是對第一部裡在衆人擁趸之下塗上血紅嘴唇這一動作的抹除。這樣的續作創作思路勢必令人感到疑惑,但至少可以看出導演放棄再拍續集的堅決态度。
@芝士漢堡 5分
【2.5】是颠覆性的創作,也是極具冒犯性的反寫,沒有正統王道的小醜崛起對社會與善惡的沖擊與發問,那個癫狂神威的小醜不在,取而代之的是破碎痛苦的亞瑟最真切的自白,上一部還在說“人人皆是小醜”,這一部就成了“小醜隻是虛妄的具化”,活不成大衆眼中的小醜,也做不回籍籍無名的亞瑟,像懸勒在空中越掙紮越窒息的飛鳥,往上觸不到企盼的雲端,往下即是折翅的隕落,其中的深意确實值得挖掘,但尬唱尬舞的幻想時刻以及法庭公開的審判都太過貧瘠無趣,無法延展更多的空間,一切便淪為無意義的空談……
@沩 7分
這是一個造神毀神的時代,這部對上部的大膽冒犯和推翻毀了我所有的期待,但是我讨厭不起來,甚至還有點喜歡。戲裡戲外都在證明,人們隻想看瘋癫的精神旗幟,而不是旗幟下人的還原,這樣的創作方式确實很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