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看預告片那麼多京腔男人,宣發有反諷女性主義的意思,我已經做好了是所謂男性電影工作者在這裡随地大小爹兩小時的心理準備,結果竟然沒有什麼厭女因素,甚至反諷了總是高談闊論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男文藝工作者。
喜歡電影的某種互文性,刻意去模糊混淆了生活和電影和制作電影三者的界限。我們存在的這個現實與電影中籌拍這部電影的故事是互文,餐館老闆娘和陳晨是互文,很難說清楚究竟什麼才是電影的主題,但是電影誕生那一刻導演已經死了,所以我可以随便哔哔。
對于小鎮生活,藝術總是存在某種東方主義的凝視,将自己對小鎮浪漫化的幻想投射在現實裡,小鎮變成了某種景觀,但實際上“在永安鎮什麼都不會發生”。影片的三個部分是有層次的,第一部分是真實小鎮生活,第二部分單獨拿出來就是一部标準類型片,小鎮出身的明星演員回到家鄉發現一切都變了又一切都沒變,第三部分是解剖第二部分這個故事其實也是一種虛構的戲劇,現實——電影——制作電影。看開頭還以為又是男的在這裡高談闊論女性主義,女性究竟為什麼出走,或者是一群隻是來小鎮體驗生活的文藝中年在這裡談什麼小鎮理想,最後發現是諷刺前面這兩種人的。
能看得出電影中的編劇是infj/p(反諷技能拉滿這個點來看是infj),在映後見面會,一個觀衆問了編劇對于理想主義的看法,編劇兩次深深歎了口氣,表示回答不了,甚至還有點淚目,我就笑了,既是理想主義又在現實中沖撞過的人才懂他為什麼回答不了。
其實我很想在QA問的是第一部分,現實中真正存在的縣城小鎮底層女性的困境這群拍電影的男的一點也不在乎,天天在這裡談什麼空間戲劇主觀創作人物,他們寫出來的人物根本就是自己的幻想,他們隻想到這個女的要離開小鎮,但那些迫使她離開的細節,哺乳期漲奶卻擠不出幾毫升的母乳,十幾年如一日經營的小餐館,逃避帶孩子晚上去跑車的丈夫,所有的細節他們都沒有,他們不是在乎自己的人物,是在乎自己的理想和意圖。這是第一部分想要諷刺的一種創作方式嗎?坐在所謂體驗生活的環境裡按照自己的幻想捏造人物稱之為現實主義?
第一部分才是真正的“在永安鎮什麼都不會發生”,因為無人在意想要逃走的女性,她隻是在真正的大明星駕到之前的替補,她的時間是停滞的,她的反應是被動的,因為一旦她想要主動,所有那些聲稱關心理想關心底層女性獨立意識覺醒的人都不再支持娜拉的出走了。他們隻需要你坐在那兒成為他們文青夢的投射,他們是拯救都市内耗和小鎮精神匮乏的理想主義救世主,你就乖乖被凝視就行。影片中體現底層女性困境的一個細節是她漲奶去泵奶,隻能泵出十毫升,而顯然縣城的人都認為母乳喂養比奶粉好多了,她不能讓人發現這個秘密,不然她會被稱作不稱職的母親。這個細節特别逼真,而且毫無男凝的意味,這讓我很驚訝,明明特寫了泵奶的鏡頭但是沒有那種窺探的物化的男凝意味,它看起來就是它本身那樣,痛苦而日常瑣碎。
陳晨的故事是典型的階級夾層故事,賣花女變成貴婦人,你無法适應原本逼仄的小鎮生活,也無法适應所有人把你當超人的生活,你在曾經的朋友成為你的酒店服務員時怅然若失,你在看到你的前男友和他老婆為了家長裡短吵架時感到惡寒,驚覺這是一種你逃離了的人生。她是第一部分的老闆娘小顧出逃以後的樣子,生活并沒有變好,隻是不同了。劇本裡的老闆娘究竟是為了錢這個物質的原因,還是獨立意識覺醒才離開?藝術創作永遠的議題,是更理想主義還是更現實主義?
第三部分是編劇和導演關于藝術本質的辯論,其實他倆都是自我意識很強的創作者,他們的作品都是傳遞主觀意圖的,隻不過編劇比較悲觀導演比較樂觀。中間那段影評人的戲份很有意思,因為寫影評是這個世界上最沒有價值的工作,為别人的作品做腳注,而這個影片本身有無數種解讀,你算老幾——這也是我這篇影評的本質,我算老幾,純粹是自我意識過剩的産物。
總結:這是一部我原來以為會很爹,實際卻諷刺了爹味文青和電影人的電影,女性觀衆友好。
原來以為會很爹,實際諷刺了爹的電影——南京試映+見面會後寫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誰來救救産後抑郁的無辜主婦
天哪那個警察真是賈斯汀汀布萊克!你怎麼啤酒肚了告訴我是特效!剪輯節奏很怪,前三集幾乎沒呼應謀殺,讓節奏比較散,不過這種非典型叙事方法也挺新鮮。很喜歡片頭,有種主婦雜志等排版風格。案子太憋屈了,Betty從頭到尾沒有做錯過任何事,她嘗 ...
避重就輕
glass cliff,太尼瑪不公平了,又是緊急關頭讓女的領導這個黑人醫生太cynical也太hypocritical了,其實不就是他提前逃離現場了,沒有一個醫生離開了,他自己抛棄病人走了,如果他真的想要救病人就應該留下來幫助病人到 ...